厨艺与屌丝

7月收到一封来信,发件人是素昧平生的,长沙的一位26岁厨师。

来信第一句是客套话:“从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关注您的博客。一路过来,获益良多。”怎么看都不像是职业厨艺工作者的文风。

接下来,他作了一番详细的自我介绍。之前做过6年厨师,去过中西餐厅,待过大排档,上过星级酒店,也摆过夜宵摊。因为对互联网产品工作心存向往,今年初连续换了送报员、超市夜班员的工作,收入微薄但足温饱,节约下来大量时间自学产品设计。几个月后拿着自己的产品评测与策划案,希望在长沙加入网络公司,未能如愿。

在邮件最后,他拜托我推荐去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饭,拿出主案的能耐来“照顾好大家的胃”“待遇方面就按做饭阿姨预算给就行了”“能从中学到多少全凭自己造化”。

这番话令我感动不已。

又看了看附件中的产品评测与策划案,大概有1万来字,专业领域确实不怎么样,是个生手,文笔倒还不错。我无法断言他的潜力,但这份态度之诚恳,在我认识的人里绝无仅有。如果不是用力控制团队规模,大概就会跟他细谈加入我们团队的事宜了。

随后,我发了两条感慨的微博,转发一百来次。意外的是,不足200字的两条微博,竟然引来了7家公司对他表示兴趣,包括两家颇有名声的新锐创业公司,一家一线大公司。微博评论里更是对他赞口不绝。

故事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后来我转发了他的微博地址,有意者自行联系,后续未知。值得一说的地方在于,多少人和他一样急于入行,苦于无门,为什么这样一位年轻的厨艺工作者却得到众家青睐呢?

别人可能会讲,找他去是做饭嘛,又不是做产品经理。

一个有天分的,好学的人,立身在火热的产品环境中,从做饭到做设计,大概也就是三五个月的时间。而这三五个月过去了,行业外的求职者可能还在四处撒简历呢,他已经晋级为熟手了。我见过嚷嚷着入行入行,一两年后还在行业外的“互联网狂热爱好者”,数量颇不少。他们之中还分作好几个等级:

第一级,会写产品评测与策划案作为求职的敲门砖

第二级,没文档,但自学过产品原型设计工具的用法,以及其他小工具

第三级,文档不会写,工具也不会用,跟面试官大谈对互联网的激情与梦想,创意与点子,强调“我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

第四级,在第三级基础上,猛往大公司投简历,打算“赢在起跑线上”,从一开始就得享受成熟的产品环境,优厚的薪资福利

问题是,您都这么有激情有追求了,就不能拿出35%的业余时间来学学工具使用,写写产品文档?就非得等到入职后有人教有人带才肯茁壮成长?

废柴吖!

这种人千万别入行,入行了也是祸害,拉低产品从业人员的下限。

至于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应聘者,固然略好,但会写文档用工具,只是做产品最初级的技能。除非文档字字珠玑,工具玩得出神入化,否则,Who care?行业的进入门槛早就抬高到了“小白勿入”的地步。而产品技能全靠实践,没有实战基础的话,凭空修行确实有难度,这便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

回到本文的标题:厨艺与屌丝。谁是屌丝?我看并非长沙这位厨师兄弟,他现在已经是香饽饽了。那些只会一点点初级产品技能,想入行,又缺乏修行环境与行动力的人,他们才是屌丝。你怎么证明自己比别人更适合这份工作?因为大路货的产品技能吗,因为你猛拍着胸脯说热血在燃烧吗,因为一个月投出150份简历吗。

相对于在实战中必然快速提高的产品技能,看似与产品无关的,跨界的才能,反而更容易引起招聘方的兴趣,觉得身兼多能,亦开阔视野。创业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都希望成员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而不是扎着堆地看同样的资讯,过相似的日子。只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才能发现需求,迸发灵感。否则团队里都是同一种思维模式,同一面知识领域,到最后只能狭路相逢拼智力,拼体力,拼运气了。那是多么惨淡。

某创始人跟我说,我就喜欢跨界人才。

做产品这行当,到最后拼的不是产品技能,而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爱好、天赋、经历、人脉、知识面、个性等等,拼的是这些纯天然的东西。单纯的产品技能和逻辑,只是大路货,修行两三年后大家都差不多,互相之间高5分低5分对成败影响不大。在扎实的“产品基本功”之上,还能提升到怎样的程度,做出怎样的产品,取决于你原本是个什么样的人。仅仅有热情、能加班,思维清晰技能娴熟,到最后反倒无足轻重,仍是一团高级屌丝。

我有句不中听的重话:“在做产品之外无可自夸的人,做产品的结局恐怕也无可自夸。”

厨师兄弟,一路走好。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段小插曲,还有一些人留言说,“做厨师不挺好的吗,脑子发热转什么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这么苦逼没前途的活儿还有人主动往火坑里跳?”讲这话的多半是产品经理自己吧……其实,也颇有道理。

 

摘自: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20126171185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