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自述: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

(一)

1.我从一开始就是个价值投资者。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2.股市中大家在玩不同的游戏,但投资这个游戏其实只有一个玩法,就是“价值投资”。投机则有不同的玩法,到赌场有很多玩法,可以玩大小等等,这个钱来的当然快,但是去得也快!

3.我自己也经常做短线,我的乐趣有时候从短线来。我自己就有两个账号,一个长线账号,一个短线账号。短线就是好玩,赚不赚钱呢?也赚,但是这里面有什么心得吗?也没有。

我对短线账号的印象深刻,每年家庭的开销都从这里面出,但是钱没有少过,很有意思,总有这么多钱,而且交税也是从这里面交。

对于长线账号,我有时都不知道它赚钱了,最长线的是我买了之后就没动过,现在也没动,5年下来大概赚了50多倍,而短线5年下来也可能有2倍。

你说哪个好?我也不知道。巴菲特也做短线,他跟我的目的一样:好玩。当然他是自己做,他的投资公司是不做的。

4.中国大环境还不能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关于投资的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时的言论。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5.如果谁觉得巴菲特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不然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该讲的老巴都讲了,别人谁讲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二)

6.我想问巴菲特:我们做股票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发现一个好目标,手里没有钱;有时手里很多钱,又没有目标,这种情况下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他说他只希望富一次,如果借钱,可能会变成两次、三次富有了,然后又穷回去了。他这话的意思是要少犯错。

7.国内要能够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可能还需要很多年。因为整个股市的完善需要时间,大家的心态、所受的教育、对投资的理解,整体差异还不是很大。

我在美国见过很多普通投资者,他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回国后,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大很有名的人,聊起来都会让我哭笑不得。

比如,他会找到一些短线巴菲特,这个很搞笑,因为巴菲特意味着不能短线。我举个例子,我回报最快的是2小时赚了50倍,去赌场赚的,这不叫投资,这叫赌博。所以你不能说我这两个小时的表现比巴菲特好。价值投资的概念是5年、10年、20年,不是5天、10天。

8.好像巴菲特早就讲过,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在指数便宜的时候投资指数是最好的办法,我同意。投指数就是投国家。

9.不能因为已经赚钱而卖出股票。投资就像打高尔夫,要是每一个都打得很好,那就不好玩了。高尔夫主要是要看整个成绩,而不是看某一部分。

大部分人都更关注为什么你这一杆打得这么好,其实高尔夫是用全场来计算成绩。我们有时候过于注重某个案子的成败,过于紧张,往往忽略了整体的东西。

10.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比较无风险利息和企业利润回报,寻找较好且自己认为足够安全的。

(三)

11.我个人认为应该多了解公司。当然其他的东西对公司短期盈利有影响,但如果从5年、10年的角度看,宏观经济的东西对公司的影响要比想象的小得多。

12.对于什么时候卖股票,我有个理解,就是无论如何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就是我已经赚钱了。

否则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格最好不要作为你买入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

13.投资的一般规律是:出手越多,赚的越少或赔的越多!

14.专门做投资是一件挺痛苦的事,因为你必须有年度目标,然后你就不得不看市场的眼色去投机了。

15.“价值投资”的原则没什么好学的,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净现金流折现。

(四)

16.好的小公司成长机会高,但对于大资金而言没用,因为好不易找个好的小公司却放不了多少钱进去。

我不鼓励小额投资人投苹果这类公司也是类似的道理。小额投资人或许更应该耐心地从生活中发现还很便宜的小的好公司。

这里小的意思应该是指市值。如果五年找到一个未来发展很好的公司,对于小额投资人来说回报应该会比跟着市场投要好。一般来讲,小公司比大公司要容易懂一些。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受到非商业因素的影响,小公司则受到影响的概率要低很多。

没办法看懂五年、十年的公司,就别碰。

17.从长期来看,一点点价钱的差异远远不如公司好坏来的重要。

18.贵不贵要用五年、十年的眼光看,没办法绝对知道市场短期到底会怎么样。看个股价不需要看图看线的,偶尔看下就可以了,常看容易短视。

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格。

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什么。好的公司和股价是否波动无关,如果没办法看懂五年、十年就不应该碰,不要因为过去到过的价钱决定。

19.当一个人需要问别人自己可不可以靠投资赚钱的时候,多半应该是不行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够理性的思考。

20.只要问就是不明智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观点对不对取决于事实而不是多少人或什么人和你观点一样。

如果因为老巴买了你就振奋的话,那你其实本来是不太明白你自己买的东西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的话,跟高手是跟不住的。

(五)

21.买了怕价格掉下来的投资最好离的远远的。如果你买啥都怕掉下来就远离股市。

如果你提心吊胆就表示你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或者叫在投机。有担心的时候就卖了吧,没人有什么办法让人能够拿住自己不懂的公司的。

22.投机投的是零和游戏,投资投的是企业带来的利润。所以投资不需要那么聪明就可以了,而投机者就算很聪明早晚还是会掉坑里的。

一般来讲,聪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但有智慧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往回看个几十年,你会看到很多很聪明的聪明人成就很小,原因可能在他们大概没把聪明放在做对的事情上。

23.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可能南辕北辙。唯快不破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据说在任何方面花够一万小时后,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专家。慢慢来很重要,两年找到一个好股票就非常非常好了。

24.“小投资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资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小而想赚快钱、大钱,从而铤而走险而不追求真理。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投资人不想赚大钱,知道什么不可为比知道可为什么要重要得多。

25.融资借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偶尔会非常不理性,而且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碰上市场极端不理性的时刻。

借钱的前提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你也能还钱,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不然就不应该借。

26.投上市公司的钱就应该是闲钱,如果自己能找到生意,那当然应该投自己的生意。

其实投上市公司的内在道理是一样的,差别是不用自己费力去经营而已,很多时候甚至还能抢到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去经营。

27.有至少85%的人事不适合投资的,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现在回头是岸,你的不投资表现至少可以比85%的人好。

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_ubClLL4HqHGhLQ2T5nx5w

财务一旦自由 天宽地也阔

[本文转自:雪球, 作者:okokok333]

财务自由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希望在生活中有得选,这种选择权,可能是人生所有自由的终极表现形式。
漫漫人生路啊,工作赚钱是其中巨大的一部分,就跟打游戏要吃金币一样。不过相比超级玛丽这种弹跳类游戏,人生更像是一场大航海,虽然制霸地球才是终极目标,但是赚了足够多的钱之后,似乎也可以开始享受人生了。  在现实生活里,这种“足够”,大概就是财务自由—当工作不再是收入的唯一手段,你就获得了这种自由,用公式表达就是:财务自由=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 花销。其中这个被动收入,美国国税局把它定义为“没有在贸易或商业活动起重大作用而获得的收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余额宝[微博]里每天波动的几十元收益,又或者你把空闲房子出租的租金,或者从天而降的一笔巨额遗产……反正就是钱足够用了,不为这事儿愁了。

  花销是这里的另外一个衡量指标。既然财务自由是与“收入”和“开支”结合的艺术,那么即使你的资产每月只产生1000元的被动收入,但只要你理想的开支只有999元,那你也算财务自由了。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你能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维持足够体面的生活,是理性的花销,可不是穷奢极欲呀—在那个世界里,可能根本就没有财务自由这个词哦。

  有人说财务自由意味着“内心的自己刚刚诞生”。按照这个理论,微博红人王思聪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内心的自己简直是跟肉身的自己同步诞生的,等于一生下来就打了财务自由的补丁。而我们普通人呢?且有好几十年生活的洗礼在前方等着你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洗礼,大家才对财务自由充满向往,因为其本质其实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得选。而选择自由,可能是人生中所有自由的终极表现形式。假如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只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选择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价值观,同时还可以选择不做什么,选择远离什么,选择拒绝,那生活的确是另外一番天地呀,对吧?

  有一种理论是,大家之所以追求财务自由,其实不过是希望能有权选择不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对这个理论的另一种理解是,财务自由或许能更多地让我们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假设现在做一番财务自由之后的人生规划,List上对应的才是真实的你。去超市不看价签购一次物?平时也许太省啦;直接去泰国做变性手术?说明内心有点狂野哦;想全心全意做义工搞慈善?你思想境界真的很高;继续目前的生活,没什么好改变的?那你真是大师级人物!

  所以,你看,财务自由它首先是一条你自己决定的界线。并不是钱越多就越自由,就像张朝阳老师说的,“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看起来,过了财务自由的边界线,钱的效用也会递减。同时呢,很多美好的事,其实不需要财务自由也能实现。比如旅行、拍照、吃饭,它不需要财务的自由,只需要心的自由。换句话说,只要内心踏实,财务是否自由可能就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去纠结的问题。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以官方微博在线调查的反馈为基础,呈现了一些大家在财务自由之后对自己生活的构想。总体来说很有趣。有的很浪漫,有的很荒诞,也有很多让人看了心有戚戚焉。

  其实不管处于人生哪个阶段,始终都能保有对生活的热情,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坚持的生活态度。大家共勉吧。

  I quit!

  辞个职

  按照财务自由的定义,既然“非工作收入”就可以Cover一切生活成本的话,那岂不是—不用上班了?!

  其实不用工作倒不一定多爽,但是把现在的工作辞掉似乎有点小爽吧—想一想,辞职前你可以先把刁难自己的邮件通通回复“爷不干啦”,并且CC老板、老板的老板、老板的老板的老板……虽然我们都是文明的现代人,真要辞职估计也还是彬彬有礼,甚至并不一定真的要辞手头这份工作,但是这不妨碍你在心里把这种爽演练100遍。

  然后,你再对这种摆脱现在工作之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做各种规划,这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去干一份喜欢但是累劈又不赚钱的工作

  比如说广告文案啦,微博小秘书啦,或者当个财经记者啦……然后在真要累劈的时候撤了去卖麻辣烫,开创麻辣烫连锁帝国!真是有进有退,势不可挡的人生啊。

  或者,你也可以“还做现在在做的事,只是比重不同了。”这大概意味着,在人生这盘麻辣烫中,你可以想吃肉就多加点肉,想吃菜就多加菜了,但是,要注意健康搭配哦。

  干一份不那么“成功”的工作

  Your work is your label。那么,财务自由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回家去当农民伯伯、守财奴葛朗台、企鹅饲养员、卖猪肉的,或者涂满颜料的街头艺人啦?如果真这么干,也还蛮炫酷的。比如在大佬的聚会里,别人问起你的职业时,你就可以风轻云淡地说,养猪的。怎么样?有点丁磊老师的味道吧。

  创业去

  财务自由了就去创业,这道理听上去挺符合逻辑的,就像马斯洛需求定律说的那样,当你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尊重等等需求之后,你想要的就是自我实现啦。不过目前来看,如果不是家里有一百套房出租或者爹是王健林,可能先得把创业当成实现财务自由的一大途径—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

  有格调地花钱也不容易啊

  旅行

  在我们的调查里,50%的参与者的答案里含有“旅游”……是有多想说走就走啊!说起来,想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的文案可真是了不起,不知道ta的财务自由了没有。

  其实财务自由最大的意义倒不是能够说走就走,毕竟现在你一般买不到两周以内的机票,要走的话也只能够像赵本山说的“带老婆旅旅游,去趟铁岭”……可能最重要的是,有大把的时间去非洲看动物慢慢悠悠地迁徙,或者自驾美国半个月起,任时间慢慢慢慢流淌,这才叫自由啊。

  还是要买房,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倒不是说,财务自由了就要买房,而是说,有多少套房就算财务自由了呢?或者,需要用房子来实现财务自由吗?虽然高晓松老师说买房差不多等于眼前的苟且,但是这标准你可能没有办法听高晓松的,还是要看贵丈母娘啊。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已经挺自由了,她可觉得你差得还远着呢。

  把消费化为投资!

  真正的聪明人,即使财务自由了,也是要把花费转化为投资的!比如有位朋友说:“我会买个要多大有多大的房子,然后到全球各地买东西,把它填满,最后让它变成一个全球商品展览馆,我卖门票,回流资金。”实在是睿智啊!完全是一种要创办另一个世博会的架势。

  天使投资

  比起投资房子,“投资别人的时间和精力的收入”就更有意思了吧。这也难怪从徐小平到黄晓明一众有钱的人都在当天使—没错,黄晓明老师也看项目哦!这害得人提起“天使”这个词,眼前再也无法显现有萌萌小翅膀的丘比特,而是立马浮现出一批圆润的中老年的面孔。孟子说得好,99%的创业都可能会失败……那么天使投资也可以说是做公益。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当个钢铁侠

  当然,如果你的确是个技术宅,你还可以像托尼·斯塔克一样自制一身钢铁盔甲,飞得高高地看美国队长跟地上跑……也有朋友说得很文艺,这样就“没有心,不会痛。”不过这位朋友,你没看见钢铁侠后来为了把妹把盔甲们都当烟花放了么!这是一种特别的泡妞技巧啊。你还真以为他打算和盔甲一起Forever Alone啊?Naive。

  研究一下其他科学

  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其他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东西,比如时光机啦,然后把现代的东西送回古代,改变人类历史。送点啥呢?可别只送刘诗诗和杨幂了,当然也不能送贾斯汀·比伯,那是核弹级别的杀伤性武器。或者,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永动机啦,买下一家DNA分析公司探寻一下永生的奥秘啦,或者同时研究一下永动机和DNA然后跨界组合啦……

  做做公益

  很多朋友根据最近全球热门的冰桶挑战赛,发明了新词“冰桶阶级”,因为财务自由才能加入—真的,看看浇冰拍视频的人,财务都特别自由。顺便一提,浇头虽然好,也要真的关注渐冻人群体哦。

  或者呢,我们也可以建立一项“失恋基金”什么的,在节日里给单身的人送花送礼物,抚慰一大群人类的伤痛—自由前我们也吃过这苦。

  Be drama and follow my heart

  用钱干一些“有意义”的事

  有人说可以把钱存进银行,再取出来;再存进银行,再取出来;再存进银行,再取出来;再存进银行,再取出来……或者,都存进余额宝。另一种玩法是还能把这些钱都换成一分钱硬币,一枚一枚数到生命结束那一天。实在玩腻了,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就是让财务赶快恢复不自由。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那就浪漫地躁起来咯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有意义的事大概是排排戏剧、画画油画,甚至学点一辈子也用不太上的豪萨语、印地语什么的—把时间花在这些关于“诗意和远方”的事情上,真是太浪漫啦。不过也架不住会有赌王何鸿燊的闺女非要加入“四大”这种逆常理而行之的行为,这也算是财务自由的好处吧!

  敞开了活

  还有位朋友只留下了“增肥”两个字,真是敞开了活啊!是不是想表达“我有钱了,还怕长肉?”是的,财务自由可能会给你无所畏惧地变得更加不美好的勇气,来反抗这肤浅的普世价值观!但是,当你更有实力成为金城武,真的要选择把纪梵希[微博]穿出东北大哥的效果吗?同理,如果财务自由了,是不是也不用顾及别人的议论了?那也自然可以丰个胸、缩个胸、变个性什么,反正活出真我的风采。

  玩你们想不通的小众

  为升斗折腰的时候,得从众,得顾全大局,得适当屈服,但现在我自由了啊。为了讨丈母娘欢心或是为了在房产证上加个名字,那种苦都不是正常人能吃的,现在咱不吃了!所以,想不结婚的,甚至想离婚的,想出柜的,想出家的,都行,人生随你折腾,只要不妨碍他人。

  友情……提个醒

  财务自由跟变身墨西哥电讯大亨还是有区别的哈。虽然自由了,但前提还是得心态健康,细水长流,毕竟财务自由是架不住挥霍的。否则你就爽了一把,然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又不自由了,那咱们讨论这个话题就没啥意义了呀。不过你如果就是喜欢追求神转折,那当我们没说。

  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大家得先在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中注意维护,别发生那种“贼心贼胆都有了但贼没了”的惨剧,最后再自由也不过是能请俩漂亮高价的护工。所以,要保持运动,重视健康!

  财务自由其实就是意味着你有了选择的权利,这当然是莫大的自由。但,有选择就意味着得有舍弃,这种心理建设如果不事先做好,到最后还是把自己弄得各种心急气躁,患得患失,那这财务自由也失去了意义,对吧?

  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实都跟随心所欲有关,这没什么不好,谁都想解放自我。但我们还是要讲公序良俗,要遵纪守法—房祖名的财务不可谓不自由啊,你说呢?

  财务自由是美好愿景,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其实并不容易。我们值得为之努力,但也别变成自由奴,因为永远都是“没有最自由,只有更自由”啊。前面我们也说了,心自由最重要,过好眼下每一天最重要—炖起鸡汤来,我们也是很在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