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出门就落伍” (人生百忌──忌不时时进修)

 

刘墉

你家一定有古董照相机吧!
那古董可能一点也不古,搞不好连十年都不到,里面的电池还能充电、闪光灯也亮,镜头还有好几个,问题是它硬变成了古董,就算今天不是,过两年也非成收藏品不可。
这有什么办法呢?连百年老店柯达都关门重整了,许多底片几年前就不再生产,就算还生产的,照相器材行也不一定卖。即使卖,冲洗的地方也不多。如同你有枪,却没子弹,那枪还管什么用?
再会了!过去的光荣
留声机也一样,一百多年前就发明了,转了一百年,被卡式取代、被CD数位取代,今天除了专业DJ,谁还会用黑胶唱片?
电话也是,一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管它是手摇的,还是拨号的,座机一百年都没什么变化,可是为什么没多久,几乎全被手机取代了?
印刷排版更不用说,从毕升发明活字版,多神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改变了全人类的文明。那些活字、从油泥到木刻、铜雕、铅铸,二十年前还有人用,怎一下子全被电脑打字取代了?
混口饭愈来愈难了
都是百年或几百年啊!都是值得骄傲的发明啊!怎么过去百年都不变,这二十年全变了?而且不断变、三天两头变,管他手机电脑还是相机音响,没多久就过时了。
那么,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变的理论技术和观念,是不是也会变呢?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过去几千年,如果你拜师学艺,三五年出师,就能用那点本事,混吃混喝一辈子。
现在还行吗?所有的东西都在变,连刻印章和做招牌都变,你能不变吗?当所有的人都向前飞奔,你能不跟进吗?
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再想想「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几百几千遍的名言,它说得还对吗?
过去六岁启蒙,一头钻进书堆里(说实话,书堆加起来,还不够一个光碟的容量)十年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当了官,衣锦还乡,敲锣打鼓地上任。
管你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还是「一介书生去,两袖清风回」的清官,请问你能在任多久?如果以上世纪初的平均寿命计算,即使你二十岁就上任,又因公殉职地死在办公桌前,也不过二十多年。
可是现在呢?你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六十多岁退休,以后还可能延到七十几,那是四五十年哪!
当年项羽自刎不过三十一岁,现在有人七十多还在选总统,面对比上一代加倍的寿命和千倍的变化,你十年寒窗学的东西还够用吗?
古人可能够用,套一套「之乎者也」、掉一掉圣贤书袋、再练得一笔王字柳字颜字,二十多年,一下子就过了。
可是今天成吗?你换一台相机手机,就得看一次使用手册;你换个电脑,就得学新的操作,工具在变、观念在变、思想在变、世界在变、所有人都在进步,你「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如果学校再跟社会脱节,很可能你才毕业,已经落伍了!
大学生不如高职生?
让我说个亲身体验吧:
因为房子装修,我最近常跟一位设计师打交道,那设计师很有名、也设计得很好,但我后来才知道,他不过是某高职的学历。
问题是,他设计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名牌艺术系出来的人差。艺术系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再受四年科班训练。高职不过高中学历,从进去到出来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他们能比大学生还棒?
我后来终于想通了。因为那高职是私立,没钱聘专任老师,所以都从外面找人兼课。兼课的老师可能前一刻还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建筑公司、摄影公司忙得团团转,后一刻就冲到高职,教那一票毛孩子。
按说他们绝不如名牌大学的专任教授教得好。
可是错了!他们教出来的可能更棒!
因为他们在公司前一刻才操作最新的机器、设计最新的建筑,或者跟挑剔的顾客大吵一架,后一刻就把他们的经验分享给学生。有时候他们忙不了,还要学生去公司帮忙。
比脸还黄的讲义
相对的,学院派的教授,每学期可能教同样的科目、用同样的教材、甚至发同样的考卷。他们是会研究、会写论文、会出国考察,而且可能在学术界位居要津。
但是,他们也可能不食人间烟火,跟社会脱节!
退回五十年,他们半辈子在黑板上抄比脸还黄的讲义,可能都不会过时,如同相机、留声机、电话机和印刷术,可以百年不变。
但是放在今天,如果教授不努力求新求变,没多久就过时了。他们过时,教出来的学生也可能过时,如果那学生再被留校,一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升上去,就过时加过时了。
别被自己打败
说了这么多,我希望大家想想,你是不是从金榜题名的那天,就以为黄金屋跟颜如玉已经近在眼前?从走出校门,就认为你学到的「一技之长」已经够用一生?搞不好你还因为学历高,睥睨四方,认为自己是人上人。
你真是人上人吗?你就算知道天高,只怕也难知道地厚,因为你的脚还没落在地面。
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柯达。
过去十年,柯达的股价掉了百分之九十九,他们是被谁打败的?
是被数码相机打败的!也是被他们的自以为是打败的。既经济又方便的数码相机,取代了要装底片、冲底片、晒照片,而且无法洗掉重来的旧式相机。
数码相机是谁发明的?
居然是一九七五年的柯达!
今天你再伟大、再聪明,只要一刻不儆醒、一天不进步,就可能落在人后。即使是你自己的创意,只要你不掌握、不开发,就可能落在别人手里,而且用它把你打得很惨。
今天也没什么铁饭碗金饭碗,同一个饭碗倒是可以装金,也能装铁。你跟得上时代,可以装金;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装铁。
今天也没什么真正的退休,你跟不上、被辞退,或你的单位跟不上、关了门,就是你退休的时候。不是让你退而休息,是让你退而进修。至于那些不能时时进修的人,则可能被永远淘汰。
别怪这个世界太残酷,别怪你沉在社会的底层,要想想你有没有在这疾流里奋力往上游。
今天的时代没有毕业。
人生百忌,忌不时时进修

数学表

%K@1GRCTU3_]@`QL4}~7)70

 

敢问,你能一看就知道是几点吗?

Explanation of clock numerals:

Legendre’s constant  勒让德常数

2 “An infinite number of mathematicians…

A Unicode character as a HTML entity

Modular arithmetic

The Golden Mean reworked a little

Three Factorial (3*2*1)

6.99999.. Though a different number than 7, still equals 7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Binary code

An example of a base-4 number

10 A Binomial Coefficient

11 An example of Hexadecimal encoding

12 The cube root is the inverse of 12^3

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http_imgload(5)[2]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http_imgload(6)[2]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http_imgload(7)[2]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http_imgload(8)[2]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http_imgload(9)[2]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http_imgload(10)[2]
六、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http_imgload(11)[2]

七、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http_imgload(12)[2]

八、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http_imgload(13)[2]

九、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http_imgload(14)[2]

十、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http_imgload(15)[2]

十一、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http_imgload(16)[2]

十二、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http_imgload(17)[2]

以上观点,也有偏颇,仅供参考,教育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