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菜鸟与鹰的距离

在 IT 界,许多人会称自己为菜鸟,而每只菜鸟都会有鹰的梦想。本文转载梁宁的微信公众号,作者认为,做产品即是做服务,她以 ATM 设计为例,详细地讲述了菜鸟级产品经理在面对服务时所思考的角度和描述。

  腾讯善于做产品,世人皆知。但其实在腾讯内部,很少提“产品”和“功能”。

  腾讯谈的是“服务”和“特性”。
141847455911973
  腾讯内部永远不谈,我要做一个产品,它要包括哪些功能。

  腾讯谈的是,我要提供一个服务,这个服务有哪些特性,它的整体服务流程是怎样的,它的整体服务成本是多少。

  好吧,以一台 ATM 机为例。

  第一个问题:ATM 机提供什么服务?

  ATM 机的核心服务:取现金。

  第二个问题:一台 ATM 机的设计,有哪些特性?

  在这个问题上,大面积的菜鸟产品经理,顿时显出原形。

  菜鸟产品经理会用一副深刻观察与思考之后的专业态度来回答:ATM 机的前端界面,是公司形象,还是操作提醒;从第一次操作,到拿到钞票,需要几步达成;提醒放在哪个环节出现,声音提醒还是字幕提醒;先取卡,还是先取钞……

  这些特性,叫显性特性。

  ATM 机,还有关键特性。是隐形特性。

  比如,一台 ATM 机里要放 20 万现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银行提供 100 台 ATM 机,那么他要把 2000 万现金放在外面。所以,看似 ATM 机分流了银行的营业压力,提升了品牌曝光,同时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资源。

  因此,如何统计数据同步数据,支持决策,让 ATM 机发挥战略价值,同时不让资金过多闲置,是一台 ATM 机设计的隐形特性。也是核心服务。

  第三个问题:一台 ATM 机,服务的全流程是什么?

  作为一个用户体会到的一台 ATM 机的服务是,查卡,输密码,输金额,取钞,打印凭条,退卡。如果有问题,拨打服务热线。

  作为一个 ATM 机的服务提供者,为了让用户持续稳定的获得上述简单的服务,日常操作性的服务流程包括:

现金管理:保证 ATM 机里随时有钱。包括了数据、现金出库、运送等复杂流程。
硬件管理:电源工作正常,打印机工作正常,打印机的纸、油墨耗材正常…
客服管理:遇到客户问题或者投诉的处理全流程。
  这时,回到更重要的问题:战略问题。

  银行为什么要提供 ATM 机的服务?

  第一是为了分流营业网点的取现压力。第二是更多的品牌曝光机会。

  因此,每一台 ATM 机,对银行这个服务提供者来说,必须具备战略价值。

  这就是数据统计的运营意义,不单纯是让管理运营的人知道,某台机器没钱了,再不补现金进去,客户要投诉了。还要按照数据了解,这个服务点的设置,是否有足够的客流,是否达到战略要求。该增加服务,还是裁撤这个网点。

  因此,我们觉得象空气一样简单流畅的 ATM 机,正常运转的背后,有 7 个以上岗位,在保证它的持续稳定服务。

  如果以每次取款 2 元收入计,一台 ATM 机的总体成本回收期大约是 10 年。

  所以,以下特征的菜鸟,就别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然后陷入无限妄境了,让信任你的人,跟随你的人受苦了。

  过分强调显性特性的,菜鸟之中的最初级。过去,我最怕的就是听谁说,我们要改版了,新版哪天……显性特性很重要,但是显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资源与时间,放在一次次优化显性特性上,基本上是互联网初级从业者的狂热症。

  不能由衷有兴趣有热情地研究用户的,是没机会长大的菜鸟。

  我觉得腾讯内部以“服务”来定位自己做的每件事,真的高明!

  产品经理,往往觉得自己是乔布斯传人,大神的子孙。会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来设计一个产品该是什么样子。

  而腾讯,只谈服务。

  服务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定义所做的一切。

  放下自己,研究服务对象。

  马化腾说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 10 个用户调查,关注 100 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 1000 个用户体验。

  这是蹲马步一样的,腾讯产品经理基本功。日复一日,三年有功夫长在身上。

  马化腾说,产品经理不能为了自尊心而战。

  和产品菜鸟聊,他们会说“我认为”“我觉得”,用一个华丽的知识体系支撑他们日复一日闭门造车。

  而腾讯系的所有产品经理的描述,基本全部是“用户的使用视角是这样的”“用户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用户的痛点是”。

  对整体服务流程没概念的,还是窝里的小菜鸟。

  菜鸟级的产品经理,往往认为自己做一个东东,丢到互联网上,奇迹就会发生。所以,他对一个产品的终极设想,是版本开发完毕后上线的一瞬间。就如同天真的小白少女,对爱情的终极设想就是穿上婚纱走向王子。

  而经过腾讯的系统训练的产品经理,非常清楚,第一个版本丢到互联网上,只是未来无尽服务,无尽优化的一个开始。

  接着无止尽的: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数据反馈,优化特性,优化服务;

  ……

  优过所有的对手。

  打死所有的对手。

  所以,创业者要自问再自问。

  我提供的到底是什么服务?这个服务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

  我有能力控制完整的服务流程,并保证输出品质吗?

  我拥有提供这个服务的核心能力,并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吗?

  完整的服务流程清晰后,才能知道,这个团队的核心能力是完备的,还是有缺失?还是有重要缺失?

  一堆创业者的核心能力,就是把网站搭起来为止。

  ATM 机提供服务的核心能力是钱。持续有现钞,才能维持基本面。

  而那些只是搭个网站界面的创业团队,是就做了个 ATM 机的空壳子,就认为自己提供 ATM 机服务了。

  如何持续稳定地,不断优化地,符合用户预期地,让用户从这里获得他要的服务?他说这是第二步。

  他说,我先融资,拿到钱,再考虑后面的问题。

  面对这样天真的创业者,我默默想:

  您这是过着二次童年,憧憬一个童话。

  可是,这里是互联网的成熟时代,是成熟的猎人的厮杀

flash 动态嵌入字体, 嵌入你要的字符

一、简单

在使用As3 开发软件的过程,我们会遇到的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是字体的处理!特别是针对中文这样的语言!

我们都知道嵌入式的字体比非嵌入的字体在效果上好很多, 所以我们希望在很多项目上能够使用嵌入的字体。

通常的嵌入字体的做法是通过flash cs 这些工具 来进行字体生成,如果你要生成一个字体,而这个字体可能的符号是所有字符集的时候,这个字体文件将会变得特别大,如果你要放在网络环境中,那直接就是一个噩梦!要在网络上加载1M文件会让用户在等待中发狂。。。

 

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用户用到了某个字体的特定字符,我们就只把这个字符嵌入到swf中,这样生成的文件将会小很多,文件的大小以出现的字符数量定!而且这样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使用他机器上的任何一个字体。 那么这个如何在技术上实现呢?

二、技术实现

2.1 Haxe

有一种开源的语言叫Haxe, 这种语言超NB, 她只要你写一次,就可以直接编译成各种语言, 诸如:c++, php, as3, c#, javascript, NekoVM, java 等,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她有actionscript 3 的传统,所以,她对flash, as3 有超强的支持能力,使得你可以用她了做很多关于as3,swf等的事情,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动态生成嵌入了字体的swf文件。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2.2 关于swf

SWF是一种文件格式,大家都知道的,而有意思的是这个格式是开放标准的,意思是,你可以查到关于SWF这个文件格式的任意一个规范,如果你够NB,你也可以阅读这个规范,并根据这个规范写出你自己的swf播放器,swf生成器,并且编辑swf! 你所知道的一些软件,比如说硕思这个swf反编译工具 就是根据SWF文件格式来进行反编译工具的,你也可以模仿它来写一个自己的swf加密混淆或者是反编译工具。

2.3 动态生成技术

Google Code 上有一个开源项目,她叫hxswfml, 她是基于Haxe 而来的一个项目, 简单的来说,她可以让你写一个xml文件,然后通过她,把这个xml文件编译成swf文件,够COOL吧!因为 Haxe 可以编译成php, js 等语言,所以,这能够让你在你的网站项目中,动态的生成 swf文件, 一下子让你的网站充满了神奇! 我们可以用她来完成动态生成swf字体文件的任务!在下面体验一下吧!

 

在文本区域内输入你需要的字符, 写上字体名( FontName 用于指定 字体名,类似于css中的font-family ), 写上调用时的类名( className 用于指定生成这个字体的类名,用于加载字体时获取字体引用 ) , 写完这些后,点击 Generate SWF 来生成你的swf 字体文件。 Test Font 用于测试字体 文件是不是有效 微笑 快来体验一下吧

 

2.4 在项目中使用

如果你的项目是基于AIR技术, 你可以直接把hxswfml 编译成swc文件,在项目中使用即可,我这里给你提供一个已经编译好的AIR 可用swc 文件flash as3 可以swc 文件.

如果你是基于客户端的技术,这时候你要把hxswfml编译成exe文件, 这个exe文件可以在该项目的下载中找到,不过要注意:

如果你直接使用下载的hxswfml.exe 你会发现运行不了,出现一个加载库失败提示

Error : Could not load module std@parse_xml__2

这是因为hxswfml需要依赖几个动态连接库,你只需要把这几个dll放到hxswfml.exe目录下,就可直接运行了.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这些库,我为你准备好了,点击下载就ok

 

 

2.5 编译cpp 配置

如果需要自己编译这个hxswfml.exe文件,那么你需要配置工作环境,你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指导来进行, HXCPP配置

结束语

到这里, 你已经了解了如何去实现动态生成所需要的swf字体,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解决问题!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 至于联系方式,相信你会找到 微笑

 

本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smaile

堵车?你自找的!

(文/William Beaty)公路上两车道并为一车道的地方最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如果车辆之间没有较大的间距,就无法并道。因此,在行驶时与前面的车辆保持较大距离的司机,能够很好地缓解这种状况。

左图展示的是通常的驾驶情况,车与车之间都挨得紧紧的,在并道时除了最开头的那辆车,其他的车都没法儿动。注意到它们开得有多慢没?

右图显示的则是很少见的驾驶习惯,这些司机喜欢让别人在自己前面并道,并且常常与前面的车保持很大一段距离,遇到拥堵时也一样,这使得并道很容易。看看他们的行驶速度有多快。

 

要缓解并道时发生的拥堵,可以: 

  • 驾驶时与前车保持较大的距离;
  • 让一辆、两辆甚至三辆车在你前面并道;
  • 如果完全堵住了,在你前面留出两个车长的距离;
  • 不要缩短你与前车间的距离来“惩罚”在你前面插队并道的司机。

此外,令人吃惊的是,没有必要人人都这样。在高峰时期,只要有几个司机一直与前车保持较大距离,车流就可以合并,不会出现左图的情况。

是,没错,只是在你的车前空出一大段距离,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路上车多时,行驶速度必然会变慢。但是,采取这些特殊的驾驶方式,就可以大堵化小、小堵化了。由于许多交通拥堵都是在合并车道时出现的,单个司机的行为就能改善大家的拥堵状况。

 

 

心急开快车,反而放大拥堵波

好多年以前,我会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开车走西雅图的 I-520州际高速公路,一路上总是走了停、停了走。于是我决定做个试验。一天,在我开始撞上那种常见的“拥堵波”时,我便决定放慢驾驶速度。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拼命往前冲、最后被堵上,我决定尽量保持一个平均时速。这样,渐渐地我就在自己面前空出了一大段距离。我还算好了时间,在要撞上下一波红绿灯前的“拥堵波”时,绿灯就已经亮了,这样我就不必踩刹车。前面空着一大截开车的感觉是很奇怪,但我知道,我开的速度并不比其他人慢。有时候我时间掐得恰到好处,就一直都不用踩刹车,但有些时候我也会开得太快或太慢,这时遇上红绿灯就只好停下来。那天晚上有很多这样的“波”,一路上我有许多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术。
就这么开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要进城时,我无意中看了一眼后视镜,里面映出了很有意思的景象。

当时正值黄昏,大家都把车灯打着,我开车沿着一条长长的山路下到桥上来。因此,向后望去,我可以看见后面几英里的路况。我可以看见对面的那条车道上大约有5个拥堵波,而我后面的车辆呢,延绵数英里,全部是均匀的分布。我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由于我的匀速行驶,我的车把交通堵塞“吃掉”了。我前面的车都陷在走一阵停一阵的周期里,而我后面的每辆车都被迫稳在一个35英里每小时(大约56公里/时)的速度上行驶。我这小小一辆车缓解了数英里的“走一下停一下”。只一个“润滑原子”,就对汇聚众多车辆粒子的“交通管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用来回换挡、紧赶慢赶地开车是件好事,但我一直以为这样做是出于精神(即要心平气和、谦逊礼让)而非实际的考虑,但我上面的经验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只一个与人无争、乐于让人在自己前面并道的司机,就确实可以抵消堵塞、舒解交通。而我估计反过来也一样:常规的驾驶会制造拥堵。

假设我们都争着往前开、一有空隙就变道抢位置,与前面的车之间不留一点距离,生怕有人“插我们的队”。稍有堵车迹象,就拼命加速而后刹车,给后面制造出一个巨大的拥堵波。反复加速停止,拥堵的波会越变越强。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心急开快车的人可能会不知不觉“放大”他们最讨厌的拥堵波。

单个司机疏通整个拥堵

我很快就意识到,可以用同样方式来抵消小规模的堵车。大堵车只不过是一系列均匀分布的小拥堵。每当一段间距从后面过来时,一个小的拥堵就湮灭了。这样,拥堵队列的后面没有新的汽车加入,而前端的车辆又不断在离开,这些小的拥堵就会逐渐消失不见。如果拥堵足够小,而这段空间足够大,那么只要一辆车就可能消减掉整个大堵车。

我又想起来很多年前,又是一个由爱看热闹的家伙引起了车流短暂拥堵,当我的车好不容易不堵了的时候,我总是猛踩油门、使劲儿加速。我想,要是每个人都这样,就都不用减速了。但这样做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我前面的车不会加速。我不能强迫我前面的车主猛踩油门,所以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能看着拥堵慢慢地“蒸发”。啊哈!我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控制我后面的车,但在我前面的就鞭长莫及了。因此,除非每辆车都一起加速,否则在堵车中开再快也没有用,而且越是这样车越堵。但如果一辆车在从后面接近拥堵时减速,就能改变所有在他后面的车的行为,从而减少附近区域本来会形成的一大片拥堵。要是这个司机计算好,在接近拥堵车流之前就与前车间留出了相当大一截距离,就可以把拥堵波“吃掉”,而拥堵也会减少。

​我晚上下班的时候一般走I-5号公路,从埃弗里特(Everett,位于西雅图以北40公里处,是波音公司的生产基地之一)往南,在出高速到林伍德(Lynnwood)匝道那段的右边那条车道上,总是有一长串汽车,车头连车尾的用2英里左右的时速在爬行。因此,我那天特意走了会堵车的右车道,并故意在前面留出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当我遇到堵车的时候,我前面的空路大约有1000英尺(大约300米)那么长。当然,我这么做后面的车就没有办法前去增加拥堵,而本来堵在那里的车流又在前端不断消减,等我到达的时候,堵车是它平时的一半大小。真是令人震惊,我一个司机就把拥堵波抵消掉了那么大一块。

但肯定的,我的行为不仅仅是减小了拥堵。为了制造与前车之间的距离,我的平均时速大约比交通高峰时低了大约10英里/时(约合16公里/时)。我以这样的速度开了几分钟,这使得我后面的车都略微放慢了了速度。上面说了,我遇到拥堵时,其规模已经比往常小了一半。但是,拥堵波并没有消除,而是变成了一个从我开始向后蔓延的减速波。往常,汽车一般是以5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驾驶,然后遇上拥堵停下来,等几分钟后再开,现在,大家都以4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往前开,然后遇上一个小得多的拥堵。如果我当时再把速度调整一些,就可以疏通整个拥堵,我后面的车可以都不用停了。

经验总结

我从上述情况中总结出了一条基本的原则(现在看答案其实太简单了!):反拥堵脉冲能够抵消拥堵波。车与车之间的空隙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通过放缓车速,与前面的车间逐渐拉开距离,我相当于在我的前方制造了一个“反拥堵脉冲”。当我的反拥堵脉冲最终与“拥堵波”相遇时,就像正电子撞上电子,两相湮灭。这是非线性物理学里的孤子:两个孤波消减了彼此,留下模糊的均衡。

我接着想:要是我找几个朋友来和我一起做试验,我们可以在彼此之间隔上好几英里,我们每辆车前面都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拥堵脉冲,而受这种连续反向脉冲的影响,大规模的堵车我们都可以疏通。在车流量比较小的时候,我们之间保持不了一段大的距离,因为要从后面超过我们很容易;但要是很多个这样开车开得慢的司机,每个人前面都有一段距离,就相对于有很多个反拥堵脉冲,这些反拥堵的力量加起来,再大规模的堵车也能瓦解。

我学到的另一个教训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先很多很多步就计划好。我发现,当我的车被堵住时,我没办法在开出拥堵以后对车流产生影响。我希望被堵着的车能尽快减少。但这样做从来没有见效过,因为我没有办法绕过我前面慢慢开车的那个家伙。但是,如果我提前计划好,带着一段空间遭遇堵车,我就能利用这个空间来对堵塞做点什么。而一旦我跟其他人一样都被堵住了,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为了能影响拥堵,我必须在遇上堵车前就有所行动,而不是被困在里面之后才开始。 

西雅图在高峰时段会交通中会有许许多多个分散的拥堵,有了足够多的人(或许还有手机和GPS装置),我们可以主动疏通西雅图主干道上的拥堵!现在这还都是幻想,而且一伙人“合谋”干扰交通很可能是违法的。尽管单个司机能疏通很大一截拥堵,但有些事情是几个人联合起来怎么样也没有办法完成的。例如,我放慢行驶速度,但前面也不会出现空档,因为很快就会有其他司机从我后面擦身而过。在我的实验中,我之所以可以创造出“反拥堵”空间,只有当交通非常非常拥挤,而且只有极少数司机敢于离开他们的队列,插到我前面才行。

 

 

编辑的话:作者是“业余交通动力学家”,记述的是他实际驾车观测到的结果。絮叨了些,但对实际驾车的人而言,这样的体验难能可贵。再次强调,这样做有危险,请勿模仿。遵守交通规范,注意行车安全!

 

 

本文转自:果壳

合理心态

  1. 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2. 不要想太多,定时清除消极思想。
  3. 学会忘记痛苦,为阳光记忆腾出空间。
  4. 敢于尝试,敢于丢脸。
  5. 每天都是新的,烦恼痛苦不过夜。
  6. 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发自内心地赞美。
  7. 做人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阳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