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察人性:洞察是一切产品出生的基础
2、不断试错:不断尝试,反馈,目的就是找准体位。
3.1、简单化:不要挑战用户的耐性,真的没时间理你。
3.2、快乐化:制造用户的快感,才能分享你,才能长久的玩耍。
3.3、实用化:满足用户需求并形成习惯,不要脱离商业本质。
4、具有高情商:如果干菊花没有遇到凡士林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5、团队的安全卫士:做好团队的优化的同时必须优化提升自己。
分类: 网上文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元旦和朋友讨论,说起我自己的观点,小米确实很懂互联网,成功地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成长办法,而且成功地包装了一条“互联网思维”的路,把大家引入歧途——反正,很多人由此知道了“互联网思维”,也错误地理解了“互联网思维”。
那么真正的,或者说我认定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在我看来,精髓就在“互联”二字上。把原来不相干或者看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得到不一样的效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用通俗的话说,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用文雅的话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且举个娱乐行业的例子:现在很多明星接拍电影,并不需要太高的报酬,即便票房惨败对这些明星的收入都没有太多影响。这个生意里从哪赚钱?答案是,从“外面的”广告赚钱,先通过“不赚钱”的活动赚取眼球,赢得知名度,再用广告把这种知名度变现。广告播放强化了大家对明星的认知,又可以成为接拍下一部电影的资本。整个游戏中的三个因素:电影公司、明星、广告主。任何两者单独抽出来看,游戏都玩不起来:电影公司和明星合作,拍的电影票房并不好;明星如果没影响力,广告公司不会选择他;电影公司和广告公司就更难以建立合作关系。但三者凑到一起,整盘棋就活了,可以一轮轮地玩下去。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思维”,实质也是这种玩法。平心而论,相比价格昂贵的高端手机,小米手机还是存在差距的。很多人选择小米,是因为他敢于打价格战,性价比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如果高端手机的品质是 100 分,价格也是 100 分,那么小米手机的品质可能只有 70 分。一般来说,70 分品质的手机大概能卖 50-60 分(之前我说过,单从制造业来看,不存在“70 分价格提供 70 分质量”的做法,因为 100 分的标准是最顶尖的玩家制定的,高端一定要拉开差距)。但小米手机只卖 30-40 分,这样就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对于其它品质 70 分的手机,它有价格优势;对其它价格只有 30-40 分的手机,它有品质优势。小米手机以这样的定位杀入进来,迅速赢得了大量市场份额。
如果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其它厂商不采用呢?因为这条路行不通——如果你只关心“一锤子买卖”,谁也经不起这么玩。那么,小米为什么敢这么玩?因为它做的是“互联”的生意:消费者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小米手机,只是整个游戏的第一环,后面还有很多把戏呢。打个不好听的比喻,先用一点小甜头引诱你“上贼船”,上船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前些年有不少报道,说农民工和流水线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里面经常提到,夜市上会有人以 5 块钱、10 块钱的价格,帮这些人下载视频、铃声到手机里,生意还很兴隆。大家都知道这种服务有多么简单,也知道利润有多高,但是在那个年代,“买手机”和“下载内容到手机”是割裂的,手机厂商知道视频、铃声利润高,却只能干着急,它们能把握的只有卖手机而已。在智能手机时代,局面有就大不一样了。消费者买了小米的手机,就会用小米的系统,就会进入小米的生态,就会给小米商城付费来购买各种内容。拴住客户的小米商城固然更方便、更便宜——以前或许下载一首歌要 5 块钱,现在只要 1 块钱,但提供这些服务的都是程序,服务大量对象的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所以手机可以卖很便宜,但购买环节“让利”给消费者的那部分并没有消失,反而成为贡献收入的涓涓细流,永不干涸。
如果留心,会发现有些解释“互联网思维”的文章会提到“把客户变成用户”。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很可能会觉得奇怪:客户和用户有什么区别?终身给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花去大量成本,赚得一点口碑,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懂得的人却明白,“把客户变成用户”的本质,是黏住用户,持续和用户发生联系,借此大大降低各种后续服务获取用户的成本。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 MIUI 对小米为何如此重要。小米手机虽然便宜,但绝对不会大量发售搭载原生 Android 系统的手机,因为那样整个游戏的链条就断了,返祖到制造业时代打单纯的价格战,这是小米不擅长的玩法,也不可能有前途。从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MIUI 在 2014 年初的月流水已经达到 3500 万元,仅仅主题一项每个月也能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未来不但能把卖手机的“让利”赚回来,还可以培养和黏住用户,产生更多的实际消费。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懂得其中的奥秘。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财大气粗”的金主希望学习小米,推出了价格超低的手机,甚至开了不少实体店,但是不出所料,这些品牌很快被淘汰了。
这种“互联”战法在其它产品上同样适用,比如小米的移动电源。我在深圳参观过不少做移动电源的厂家,大家普遍表示小米是搅局者,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了。虽然小米移动电源在技术上和工艺上都没有挑战,但以这个价格出货,大家都只能赔本。单就移动电源来说,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怎么能满足推广、研发、运营的需求?怎么养得起一大家子人?这其实是行业的一般现状,紫米(小米移动电源团队,相对独立)也不能例外。那么,紫米是怎么做的?
紫米是在小米的体系内经营的,紫米移动电源和小米手机虽然看起来毫不相关,但互联网把它们关联了起来。对于紫米来说,借助了小米的品牌,在用户认知度和营销效率上远远超过了主流的“移动电源品牌”;而且它有小米作后盾,有众多资源共享,不必担心“养一大家子人”的问题。从小米来看,紫米归属在“小米”的旗下,不必赚太多钱,仅仅靠用户量也能够壮大小米的品牌,强化消费者对小米的认知;而且紫米的营销、销售、售后等等都脱不开小米的体系,所以受到严格的约束,对小米本身只容许加分不容许减分(要知道,“加盟商”的管理其实一直是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紫米和其它移动电源厂家的战斗,丝毫谈不上“势均力敌”,完全变成了步兵对阵集团军,单打独斗对阵立体打击,胜负几乎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一旦小米能构建合适的联系,找到配合作战的节奏,就敢于在很多领域复制和推广这种模式。
如果我们顺着互联网思维的价值来自“互联”,来自“把原本不相干事物关联起来”的角度去思考,还可以想到很多。比如用小米手机的人越多,小米能收集的数据(用户行为)就越多,这些数据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所以小米手机的“让利”里,其实包含了用户行为的价值——要知道,用户“免费”使用 Google 的真相,无非是自己的搜索行为和注意力成为了资源,由 Google 拿去向广告主收钱。又比如,在互联的世界里,越靠近联系的中央,能发生的联系越多,就越主动越有利。所以大家一窝蜂地要去做手机,做路由器,道理就在这里。相反,单打独斗的智能产品,哪怕做得再好,创造的价值其实非常有限的。我相信,Google 收购 Nest,收购 DropCam,都离不开这方面的考虑。对任何一家大公司来说,如何谋篇布局,从互联互通中产生价值,是应当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
这就是我说的“互联网思维”,它的精髓在于“互联”,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把生意的链条变长,玩更复杂的游戏。单纯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似乎都没什么了不起,但组合起来,就创造了价值。如果不懂这一点,还死守着一锤子买卖,再怎么“专注、极致、快、口碑”,其实都是舍本逐末而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颇为青涩的程序员时,曾经有这么一段经历:
当时我们所在的公司有一款已经可用的光通信局端产品,但是功能非常简陋,而且性能也谈不上出色。我入职没多久,这款产品的芯片生产商刚刚退出了光通信市场,也意味着不会再有后续固件发布,更不会有新型号的芯片出现。
当时一位做硬件的师兄挺身而出,肩负起了为公司的后续产品进行芯片选型的工作。没多久,新芯片选型方案定了下来。但是问题来了——新的芯片厂家也是一家规模还不算大的美国创业公司,所以在发布固件之余,实在是没有实力开发 SDK 为设备商使用。那位师兄的硬件出身使他在选型时更多的看重这款芯片的硬件性能出色和硬件周边设计方便,而在软件开发方面考虑得并不多。正在这个档口,订单来了。无巧不成书,订单提出的要求正好要比我们的老产品提供的功能多出那么几项,而多出来的这几项又正好在新芯片的手册上声称可以支持。这里补充介绍一下,当时这家新芯片厂家真的是非常有美式创业企业的冲劲,正在以每两周或者一个月的周期,不断地发布着新芯片固件和芯片手册。
我还记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帮身着各种颜色羽绒服的技术员,呼吸都伴着白色雾气,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一边轮流在白板前写写画画,点点刷刷,反复讨论。那场景,如同我曾讲过的其他故事,令我一直记忆犹新。
那场讨论中,年轻的软件开发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不要在旧产品上耽误时间,而要和世界的脉搏同步,要和新的芯片龙头企业同步开发,我们要把自己品牌的新型号光纤到户局端产品做成精品,功能出众,性能超群,用全面的功能和出众的性能来赢得顾客的青睐,进而打开局面。产品经理虽然不懂软件,但也被我们的气氛所感染,眼里闪烁着发现金矿的灼灼光芒。
在讨论中,只有一个瘦小内向的测试负责人提出过一点不同看法,他问现在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基于芯片手册,实际功能真的没问题吗?毕竟芯片刚刚下单,PCB 制版、物料准备、芯片上板等工序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实际的验证。
然而这种忧虑很快被那个傍晚狂热的气氛所盖过,正如跳跃的火焰让人看不见周围的霜雪。
2 个月后,芯片上板,软硬件联调时,发现终端会各种自动下线重启。
3 个月后,新固件发布,终端下线重启问题解决,却发现端口限速无效。
4 个月后,又有新的固件发布,端口限速问题解决,但是芯片内部桥不支持组播地址。这时,订单超期,我们始终无法交付重点关注组播订阅等功能的订单,公司因而错过了一次走上飞黄腾达道路的机会。在这 4 个月中,软件开发工作一直紧锣密鼓的有序进行,一点也没有耽误时间。软件架构的设计和实现都是非常迅速和高效的。但是为了组播功能在芯片固件上不能支持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在产品上实现,只能改用主控程序来实现实时配置,打乱了原本合理的架构,产品的软件工作效率一下子陷入泥潭。
7 个月后,解决了组播问题的新固件姗姗来迟,但是订单已经没有了,这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的确和华为和烽火等大厂在这一款主流芯片的使用上齐头并进,但是我们的公司已经没有资金继续当时的规模状态了。元气大伤的公司经历了很多人员变动,从此一蹶不振
现在我还可以回想起那个寒冷傍晚的讨论,那时的气氛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狂妄,有的只是一群年轻的开发者对于产品功能的完美追求;那时的气氛里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偏执,有的只是一群开发者对于开发一个完善软件体系的执念。如果当时选择旧的芯片方案,其实最终功能的添加也绝不会花费 4 个月的精力,只不过看起来用的芯片还是旧的,只不过看起来没有“弄潮”的主观感觉罢了。
正因为我有过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并且在日后总是反思当时究竟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一个好端端的项目就这样泡汤了,我有了很多和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考结论。
今天的科技圈的朋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极致”。在论坛和新闻里,某某公司的成功源自他们对于“极致”的追求,某某公司产品的伟大,在于他们阐述了“极致”的用户体验等。一时间,似乎一个做技术的企业,如果不追求极致,如果不拿极致来标榜自己,就是不入流的表现,就是圈内朋友眼中的恐龙。
有一次,在一个技术论坛里,我将过去两年自己做可穿戴产品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有一位做技术还比较资深的朋友留言说到:
“我觉得可穿戴设备受限于体积和续航能力,不能什么功能都要,一定要直奔主题,做到最简、最美、最实用。例如我老婆和她们的女性同事,一直抱怨手机太大,放在包里听不到。那么就只需做一个“信息提醒+时间显示功能”,对她们来说就足够了。其它的五花八门的功能,只能是负担。 我觉得,一个产品的极致,就是默默为用户服务,甚至不需要用户感知到它的存在。”
本文不讨论可穿戴设备究竟应该如何设计,也不讨论这位朋友印象中的极致具体内容是不是合理,只是单纯从他的逻辑来看,就会帮他得出一个逻辑结论:“xxx 产品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做到极致”。
我把他的原话和我整理出来他的观点和很多身边的程序员朋友讨论。大部分朋友的第一反应是:“这对啊,没错啊!我也这么想!”
其实正是大家的反应才促使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从我的经历来看,大家的思路虽然看起来很合理,其实是经不住推敲,而且如果把这种思路当成产品开发甚至创业路上的指导思想,对不起,朋友,前面一定有大坑等着你哦!
为什么说“极致”这种东西是经不住推敲?
说白了,这个世界上,存在某种“极致”的产品吗?我认为不存在极致的产品,甚至不存在有着极致倾向的产品。
有人说你看乔布斯的苹果产品不就是“极致”的代表吗?持这种观点的人还真不少,原因可能是他们记忆力太差。2007 年第一代苹果 iPhone 手机托乔布斯之手来到人间时,大家的确感慨于它的设计美学新颖独特,但是当时就有很多人吐槽 iPhone 手机的缺点。当时一副很有名的图片是将一部 iPhone 手机和一块石头放在一起,先列举它们的相同点:
- 它们都不能播 Flash;
- 它们都不能进行视频录像;
- 它们都不支持邮件附件。
再列举它们的不同点,原来石头比 iPhone 手机结实。这样的嘲讽段子广为流传,在 Nokia 统治年代的人看来,刚刚诞生的 iPhone 手机和“极致”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在当时的技术人员看起来,苹果手机不过是选用了一块支持多点触控的电容手机屏罢了,其他乏善可陈。也许现在大家因为苹果的成功而逐渐重新审视当年对 iPhone 的偏见,但这种偏见的存在恰恰说明苹果从来都不是追求所谓“极致”的。
再看谷歌、微软、亚马逊、IBM、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巨头们,也看不出它们的哪款具体的产品带有公认的“极致”烙印。
其实,“极致”从来都不是产品需要具备的品质,甚至从来都不是成为产品的开发倾向。产品的天性,只是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体现技术的价值而已,无他。
但是这两年的确一股“极致”的语境席卷技术圈和创业圈。大家动辄就说雷军做小米手机追求极致,一会又说罗永浩真的是追求极致,还有不少人追捧黄章做产品追求极致,紧跟着的周鸿祎、傅盛、刘作虎等等,也都间或被圈里圈外的人奉作极致主义者,真不知道这是在吹捧,还是在用高级方式黑他们。黑吹风起云涌之后,后来的创业者们,往往赶紧给自己也打上这样的标签,以免看起来没有“成功相”。说穿了,“极致”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种宣传与推销手段,和“高尚”用于房地产销售, “领袖”用于汽车销售,是差不多回事。
思想淳朴而又善于虚心学习的程序员和技术开发人员在这样的语境下容易受到影响,开始产生词语崇拜,觉得“极致”这个表述可以用在工作中,并口口相传,形成某种一致的意见。我承认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极致用在产品开发和创业中,就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后果,有两种情况:
- 第一种,在产品开发中引入“极致”概念,必然带来一个逻辑谬误,那就是,我只管做好我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至于用户想要什么,我不用关心,也不应该关心,因为做到极致,用户自然就买账了。
- 第二种,在创业中引入“极致”概念,小小的体量,却要大跃进式地完成跨越式的开发工作,制定一个又一个和自身实力不相称的项目计划。
这两种情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会出问题,但是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一个看起来良好的“极致”观念,这就说明其实是观念害人。
写了多年代码,做了多年产品和不同的项目,笔者的感受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代码工程,尤其没有推翻原来设计而后短时间重来能写得完美的代码。
软件开发是有规律的,开发者在开发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软件产品在特定功能情境下,就应该维持其可运行状态就是最好。认为有了更强的开发能力或者更新的见解就肆意对成熟软件产品进行轻率的架构重整,只为实现本来已经实现了功能,往往因为未能理解原来设计的奥妙导致得不偿失。
“代码是为产品服务,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竟然被各种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词汇所裹挟与扭曲,忽视用户,忽视产品生命周期,追求虚无缥缈的所谓“极致”与“完美”,出现这样的苗头其实是非常令人诧异和心痛的。
写到这里,就非常想提一下作者十分想阐述的产品观念,对年轻的程序员和产品创业者们应该有些帮助。
首先,产品的功能多还是少,不应该是开发者自己决定的,而是下游的客户和上游的组件供货商共同决定的,成熟稳定的功能可以越多越好,但不成熟或者没有把握的功能一定要尽量砍掉。这一方面是用户体验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要节约有限的成本与宝贵的时间。
第二,产品的开发应该尽可能敏捷,这种敏捷体现在软件产品上,就是从第一版成型的应用或者系统开始,都应该是可发布的。在发布之后的每个后续阶段,都保持有随时可以交付的产品,交付的产品可以做加法或者减法,但是千万不能出现说因为几个功能还未实现导致不能交付的拖延情况。
第三,不要制定遥远漫长的工作计划,如果做不到高瞻远瞩,那就尽可能把最重要的功能实现,保证系统可运行,其他的,寄希望于天才的援手和用户的体谅。
这三条都是大白话,产品的开发有很多经典的书籍作为指导,作者简单地归纳一下,算是作为给予新人和年轻的产品经理们由衷恳切的建议箴言。
话说回来,谈论“极致”这件事情,本意上就是想指出开发过程中的产品思维,产品思维应该是简单而直接的,务实而非务虚。产品经理,或者一个产品创业者,都不应该把“极致”作为开发路上的某种图腾或者指南针,创业团队首先要跳过一个又一个泥潭与陷阱,至于是否“极致”,还是生存下来之后,任凭好事者评说好了。
天渐渐凉了,每到年尾,又有很多项目即将面临着交付,面临着来自客户最终的验收,或者面临放在公开的市场上等待用户的选用。无论哪种情况,产品都是一个技术人交予这个世界的一段心路历程。
由衷的希望,在一个又一个和我回忆中并不相同的会议室或者办公间里,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你们的团队可以得出一个和我们当年不一样倾向的结论,进而开始一段和过去的我不一样的旅程。
少谈些主义,多做些需求
作者:微信产品经理:邹剑
一、思考需求
1、需求的本质是动机,而不是需要。
如果有人提出,“我想要付钱,出现在附近的人的最顶部”,其实他是寂寞了,想要获取关注。你给他一个功能“10块钱置顶”,结果他花了10块钱置顶之后,他还是寂寞,因为他真正的问题是丑,所以他真正的需求是一款滤镜或者一个面具。置顶是他的需求么?不是,这是他的需要,他太丑,没有人找他,他本质的需求是想要变漂亮,所以你可以提供一款滤镜。所以我说需求的本质是动机不是需要。
2、你必须会生活,是潮人
潮流是什么?张小龙说过:“潮流是为了让人不落伍,是比性还重要。” 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没有关系链,你为什么还用?因为微信在当时是一个潮流,大家都在用,当大家都在摇的时候——因为“摇”这个动作看起来很色情——会让你注意到。你就会发现,哎,他在做什么,我也想试试,万一这50个人都试了,我没试,我就落伍了。所以为什么用微信,因为微信在很多时间节点上是引领了潮流的。
3、你只懂自己,但要试图多理解他人
只有你自己感觉最痛的需求,你才能说服开发去如何如何,因为他能够感觉到你的情绪,如果你能用情绪去感染他,他也感觉到痛,那你就成功了。但是用户是群体,特征是思维简单,冲动、情绪化、易怒、跟风,而且类型复杂。尽管你无法每类人都理解,但是你还得试图多理解他人。产品经理最关键的特质就是同理心。
4、战略,竞争对手,NO!
第一,别从战略出发思考具体需求。战略决定方向,用户决定需求,具体需求要结合场景。第二,别从竞争对手的功能出发。“陌陌”已读状态反馈功能,这功能屌丝很喜欢:女神看过了不理我,迅速撤离,裤子穿起来。女神不一定喜欢这功能,这让女神显得自己很抗拒,就像我长刺一样。如果屌丝有一天头像突然变成了宝马车的车钥匙,她可能就想说“哎,不好意思,之前没有看到这个消息”。“陌陌”和“微信”是竞争对手,但“微信”也这么做的话,那就不能骗人了,对“微信”来讲不能骗人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从竞争对手找需求,容易被他带到坑里。他做那个需求是因为他接触了用户、接触了那个场景,这种情况下你不会想得比他更周到,你只会从表层去考虑,而他会从本质去考虑,很多情况下你会被他带到坑里。还有,你的信息比他少,他接触到了很多反馈,他知道这个功能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而你不知道。
5、活在未来
只有当你活在未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缺哪些,只有当你活在未来的时候你才会全身心的沉浸,而不是单一的、用一个画面去想一个东西。人是复杂的,你必须沉浸他的整个环境、整个人生里去。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产品经理必须爱看电影。电影通过全面透彻的描述整个场景把一件事情讲很清晰。当进入未来去做设计的时候,你设计的会更加有逼格,但细节处,别钻牛角尖。活在未来,把缺失的,有趣的东西做出来,这是发现idea、发现创业需求的最好办法。
6、老板,YES
老板提了一个需求你觉得不对,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没什么可说的。
二、做需求
不要跟我提什么用户体验,它太虚,你要告诉我不做这些功能,具体问题出在哪。
7、骨架——肌肉——血液——皮毛
你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抱着解剖的心态,当你去解剖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构非常清晰。你可以找的到手Q上面或微信上面哪个地方按钮有些瑕疵,但你要说他的骨骼哪里出了大问题吗?绝对不会,所以说我们做产品先想好骨架,先想好他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结构当你在想结构的时候,不要去理睬用户怎么想,想的就是逻辑,就是合不合理。任何产品,思维顺序都是:
(1)【骨骼】思考产品的结构,就够来源于对受众理解的理解,也来源于定位,例子:微信,豌豆荚的过去和现在
(2)【肌肉】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分别是什么,例子:微博最重要的几个功能时什么?
(3)【血液】其他功能还有那些,他们与核心功能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穿起来,例子:微博的广场,今日热门
(4)【皮毛】每一处细节
8、前轻后重
业务流程体验上的前轻后重,功能规划上的前轻后重,用户界面的前轻后重:隐藏功能(微信每一处)隐藏逻辑(摇一摇),技术架构上的前轻后重:逻辑尽量在服务端,用主义讲,叫云。
9、功能与情境
虽然我们做的是“功能”但想的是“情境”。手机阶段,整个产品的思路是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难度下去设计的,当你在路上走的时候和你坐在咖啡厅的时候,和当你想前去搭讪的时候,情境是不一样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10、做简单而不是做简洁
你的产品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一定要做简单而不是做简洁。手机QQ做的就是简单而不简洁,很简单,但是你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会骂啊:这个界面丑爆了,你是不是这么觉得?我也这么觉得。但是很简单,很多人用的都很好。但是“易信”,它刚出来的时候不是底部Tab式的,是侧栏的,看上去逼格很高,但是用户不会用,必死。我一看这个界面,我靠,设计的好屌,但是必死。
11、做简单的秘诀就是抽象,是分类
你看微信的tab,开始是“找朋友”,后面变成“朋友们”,现在变成是“发现”,为什么叫“发现”?因为“发现”是抽象到一个“基类”(开发术语),“基类”就是世界万物的最根本的状态,因为你足够抽象,抽象到无可抽象,你会发现我们往里面放啥都不觉得奇怪。第四个tab叫“我”原来放“设置”的地方。为什么会把“设置”抽象成“我”?
学会抽象的办法就是找共性。“我的相册”,“我的收藏”,“我的卡包”和“我的设置”一定是和“我”有关的,所以我们也抽象到了一个极抽象的地步了,叫“我”!“我”里面可以放无限多个东西。只是说,他的层级会越来越多,层级是什么?层级就是分类。人天然就是会分类的。当你抽象和分类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清,用户的认知G点,感受用户的文化水平。
12、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第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张小龙在微信的启动页放那么多首歌,每一首我都没觉得好听,但是他放了以后,我都觉得很屌。因为他在表达自己,我也想表现我自己,我如果以后创业,我的App的启动页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表达我自己。第二,不避免装逼,不刻意装逼。当你真真实时感觉到这个情感这个品味的时候,你就把它说出来,你不要怕人觉得你装逼,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装逼的办法就是:不要新功能的罗列而是去讲故事。第三,做需求的时候,也不要盲目乐观。
13、别人做得成,你做得成吗?
别人做的成的,你不一定能做的成。你在“知乎”出来的时候,同样的那个时间,你也做“知乎”,你做了什么?周源做“知乎”,是因为他们有媒体经验,认识很多大牛,拿到了李开复的投资,李开复又有很大的行业影响力,他是微博大V,总而言之,他有很多办法去引起用户注意,同样的仿造潮流。
14、你要不计一切地展示聪明,还是选择善良?
(举例安装某个软件,被附带安装其他软件)“安装通用网址客户端“勾打上了。你下一步会怎样?你就安装呗——所有人都以为这里是同意以上协议。但你在这里打勾是说我同意安装捆绑应用。好聪明,太不善良了!所以这样的公司不会成功的。
三、谈需求
15、鄙视链
鄙视链的出现不是没有同理心,而是信息不对称:产品经理不知道程序员和设计师在干嘛,设计师不知道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在干嘛,他们只看到了对方的出产物,不知道过程是怎样的。你的团队里面存在鄙视链的时候,想办法让大家互相了解,吃饭是一个办法。
16、和开发、设计谈需求
先要有足够多的互相了解——多学习、多请教、多自学。
了解之后互相理解——用同理心明白对方的难点和痛处,你不是为了输赢,你是为了做事。
遇到问题互相谅解——先解决问题,别着急撇清责任。
用FFC表扬对方——即feeling,fact,compare.
17、和用户谈需求
你首先要有逼格,可参考之前的产品经理自我修养。怎么让用户认识你呢?用场景而不是功能去做宣传。为什么用场景来宣传,因为场景是用户最感同身受的,数字都没有那么感同身受。数字是一个次感同身受的东西,逻辑是最不感同身受的东西。
第二,仿造潮流,让用户感觉潮流在你这。为什么那些产品都喜欢说它是5000万人都在使用的陌生人交友应用。你会感觉很潮,很多人,有很多可能!
第三个就是让用户感到有趣。让用户感觉有趣,产生自发的好奇心怎么让用户记住你?还是有趣。豆瓣阿北说过:你在设计的时候,用户至少在产品,功能、设计三个之中至少一个层面上能参照他已经熟悉的东西来理解一个新的产品,全都颠覆了,用户没有参照物,会没有信心来弄懂这个东西。他就没有兴趣去探索。
格言警句
本为摘自编程随想
★关于“人生”
一个人的价值, 在于他贡献了什么, 而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对这种伦理基础, 我称之为’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未经反思自省的人生不值得去过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苏格拉底 (哲学之父)
大多数人在20到30岁就已经过完自己的一生。
一过了这个年龄段, 他们就变成自己的影子, 以后的生命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活着, 如同生命最后一天般活着;
学习, 如同永远活着般学习。
——圣雄甘地 (印度国父)
在这个世界上, 人所处的绝境, 在很多情况下, 都不是生存的绝境, 而是精神的绝境!
人生中最大的两个财富是: 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
才华越来越多而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就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史蒂夫.乔布斯引自《全球概览》
这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 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
——史蒂夫.乔布斯
我每天都自问: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我还会做今天打算做的事情吗?’
——史蒂夫.乔布斯
(相关博文: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4]:做正确的事)
想得到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 就必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
——林肯 (美国前总统)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 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 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人生最大的一种痛, 不是失败, 而是没有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一切。
你若不想做, 总能找到借口; 你若想做, 总会找到方法
——阿拉伯谚语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范仲淹
获得信任的技巧就是避免使用任何技巧
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不是看他好起来做什么好事, 而是看他坏起来【不做】什么坏事。
不要去欺骗别人 — 因为你能骗到的人, 都是相信你的人。
想要成功, 就要学会在机遇从头顶上飞过时跳起来并抓住它。
这样逮到机遇的概率才大!
——比尔.盖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这也是俺博客的宗旨)
★关于“学习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相关博文: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1]:关于兴趣)
知识上的投资总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开国元勋 物理学家 作家)
(相关博文: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不是填满水桶, 而是点燃火焰!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叶芝 (爱尔兰诗人)
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 (哲学之父)
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贫乏, 而是拒绝获取知识!
——波普尔 (哲学家 思想家)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尼古拉.鲁巴金 (俄国作家)
(相关博文:《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评及内容纲要)
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 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罗素 (哲学家 数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相关博文: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仅仅凭借信仰跟从就等于盲从
To follow by faith alone is to follow blindly.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开国元勋 物理学家 作家)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 否则, 你迟早会按你所生活的去想!
大多数人宁愿死去, 也不愿思考。 —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到死都没有思考。
——罗素 (哲学家 数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对知识分子而言, 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王小波 (作家)
只有两样东西可能是无限的: 宇宙的大小和人类的愚蠢。不过, 对于前者我不太确定 🙂
——爱因斯坦
★关于“政治”
◇关于“国家和政府”
在民主国家, 最高原则是全民的利益而不是统治者的利益。
服从民主国家的统治权并不会使人变为奴隶, 而是使人变为公民。
——斯宾诺莎 (哲学家)
国家为人而立, 而非人为国家而活。
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 使其有机会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
——爱因斯坦
如果政府不能解决问题, 那它本身就成为问题!
——里根 (美国前总统)
民众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 政府才应该害怕它的民众!
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
——《V怪客/V字仇杀队》
(相关博文:影评:《V怪客/V字仇杀队》)
制造恐惧是专制政府的终极武器
——《V怪客/V字仇杀队》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 除非法律禁止; 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 除非法律许可。
——约翰.洛克 (哲学家 思想家)
财产不应公有, 权力不应私有。否则将会坠入地狱。
——约翰.洛克 (哲学家 思想家)
没有投票权的征税就是暴政
——詹姆斯.奥蒂斯 (美国独立时期评论家)
当法律失去公正, 则反抗成为义务。
When injustice becomes law, resistance becomes duty.
◇关于“自由”
牺牲基本自由来换取暂时的安全, 最后既得不到安全也得不到自由!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开国元勋 物理学家 作家)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 去求国家的自由!’
我要对你们说: ‘争取个人的自由, 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 争取个人的人格, 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胡适 (思想家)
美国人来了, 有面包有自由; 苏俄来了, 有面包无自由; 中*来了, 无面包无自由!
——胡适 (思想家)
若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
——法国《费加罗报》的宗旨
解放一个习惯于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民族更难
——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
将愚人从他们所敬拜的锁链下解放出来是非常困难的
——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
◇关于“民主”
专政与民主是对立的统一, 人民民主是基础, 只有充分民主才能有专政, 离开民主就是法西斯专政!
——胡耀邦谈’人民民主专政’
如果人民不欢迎我们, 我们就该下台了!
——胡耀邦
民主是自下而上争取的, 不是自上而下给与的!
——方励之 (科学家 政治异议人士)
◇关于“教育”
教育的价值在于培训思维, 而不在于传授事实。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爱因斯坦
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和孩子的修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甚至成反比。
在子女教育方面, 父母应该投入的是时间, 而不是金钱。
——大前研一 (日本经济评论家)
小时候一个劲地教你做好人, 长大了一个劲地教你做坏人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关于“洗脑教育和洗脑宣传”
你可以暂时地蒙骗所有人, 也可以永久地蒙骗部分人, 但不可能永久地蒙骗所有人。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林肯 (美国前总统)
党可以宣布’2+2=5′, 而你就不得不相信它。
——《1984》乔治.奥威尔
(相关博文:书评:《一九八四》——反乌托邦的代表作)
在大欺骗的时代, 说出真相就是革命行为!
——乔治.奥威尔 (《1984》作者)
艺术家用谎言揭露真相, 政治家用谎言掩盖真相。
Artists use lies to tell the truth, while politicians use them to cover the truth up.
——《V怪客/V字仇杀队》
(相关博文:影评:《V怪客/V字仇杀队》)
任何专制国家的教育, 其目的都是在极力降低国民的心智。
——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
当你试图了解你的祖国, 你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
——艾未未 (艺术家 持不同政见者)
古代愚民政策是不许民众受教育, 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民众受洗脑教育
洗脑教育要塑造的, 不是铁屋中沉睡的人, 而是装睡的人。
因为沉睡的人你总有办法唤醒, 但是你永远无法唤醒装睡的人!
世上最难的两件事: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口袋 — 共****党都做到了!
孔丘、朱熹的奴隶少了, 却添上了一班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奴隶。
——胡适 (思想家)
革命以前, 做奴隶; 革命后不久, 受了奴隶的骗, 变成他们的奴隶!
——鲁迅
全中国只有一所学校, 就是党=校 — 其它的学校都是分校!
——陈丹青 (艺术家)
以前学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 现在学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
◇关于“当今天朝”
一百年了都没长进 — 上面还是慈禧, 下面还是义和团!
——资中筠 (中国社科院学者)
如果让中=宣=部的官员和卫=生=部的官员对调, 那么中=国既有了言论自由, 也有了食品安全。
中=共是这样的政党 — 既千方百计阻止你知道真相, 又千方百计指责你不明真相 🙂
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 你想不让它服务都不行 🙂
‘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压榨劳动力
——谢国忠 (经济学家)
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欧美的精英们已经不再为生存而担忧, 不用因恐惧而说话。而中国的精英们还在为民主自由而耗尽精力甚至生命!
如果鲁迅活在这个年代: 他的博客首先会被和谐, 然后被请喝茶谈话, 最后以煽动颠覆国家罪被捕入狱…
一个国家的监狱里有一个良心犯, 这个国家就不会有良心; 有二个, 这个国家就让人恶心; 有三个, 这就不是国家; 有四个, 亡国就是解放。
——昂山素季 (缅甸民运领袖)
道德在书本里, 榜样在电视里, 国土在肺里, 爱情在房产证里, 幸福感在梦里…
这就是中国特色
拜金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一个不吃不喝也要几百年才能买房的社会却不许拜金;
低俗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一个几千万男生找不到女友, 同龄少女都被老男人包养的国度却不准低俗!
郭敬明和唐骏的共同点是: 他们这类人越成功, 就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越失败!
中国没有多少’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是’党和人民的矛盾’。党反复提’人民内部矛盾’, 其实是挑拨离间!
天朝知识分子分三类: 1 沉默的大多数 2 公共知识分子 3 ‘公公’知识分子
◇关于“腐败”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阿克顿勋爵 (政治思想家)
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
——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
(相关博文:分析“制度性腐败”——为啥天朝的贪官屡禁不止?)
一群亿万富豪在人民大会堂里开两会 — 他们管自己叫’无产阶级先锋队’
(相关博文:看看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啥货色——兼谈”议会道路的改良”行不通)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50%的公务员, 并承受全球70%的官员腐败…
◇关于“民族劣根性”
(关于“民族劣根性”这个话题,去年专门发过一篇《每周转载:关于天朝的文化和民族的劣根性》,里面汇总了胡适、鲁迅、柏杨三人的评论)
罗马城之所以是这样的罗马城是因为市民就是这样的市民!
This City is what it is because our citizens are what they are.
——柏拉图
一个肮脏的国家, 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 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 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反之, 一个干净的国家, 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 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 人人大公无私, 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胡适 (思想家)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 只需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 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 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胡适 (思想家)
做奴隶虽然不幸, 但并不可怕, 因为知道挣扎, 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
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 赞叹, 陶醉, 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鲁迅
(相关博文: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自有历史以来, 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 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 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 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鲁迅
信仰不能当饭吃, 所以不重要; 民主不能当饭吃, 所以不重要; 自由不能当饭吃, 所以不重要……
对于中国人来说, 不能当饭吃的, 都不重要。 我们信奉了猪的生活原则, 也就得到了猪的命运 — 迟早给别人当饭吃
◇其它
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做一个正常的人
一旦你习惯了戴面具的生活, 你的脸将变得跟面具一样。
——《V怪客/V字仇杀队》
(相关博文:谈谈体制化,并推荐《肖申克的救赎》)
每当有事情发生, 懦夫会问: ‘这么做安全吗?’ 患得患失者会问: ‘这么做明智吗?’ 虚荣者会问: ‘这么做受欢迎吗?’ 但是良知只会问: ‘这么做正确吗?’
——马丁.路德.金 (美国人权领袖)
雪崩时, 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
千万别以为自己可以逃避, 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 我们的脚正在走向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作家)
人道主义的含义是: 从不以人作为牺牲来达到某一目的!
——施韦策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 群众们都过河了, 官员们还在那里假装摸石头!
★关于“历史”
谁控制过去, 谁就控制未来; 谁控制现在, 谁就控制过去。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1984》乔治.奥威尔
(相关博文:书评:《一九八四》——反乌托邦的代表作)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唐太宗)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 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汤因比 (历史学家)
人们总以为自己生活的时代糟糕透顶, 总是向往过去的黄金时代。
但在我们如今认为是身处黄金年代的那些人看来, 他们当时所处的世界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伍迪.艾伦 (导演 剧作家 音乐家)
中国人最悲哀的就是: 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还没来得及爬起来, 发现历史在倒车…
★关于“GFW”
自由有许多困难, 民主亦非完美。然而, 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 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 不准他们离开。
——《在柏林墙下的演说》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
(相关博文:学习一下德国人民的翻墙精神)
这些(监狱的)围墙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它; 然后你逐渐习惯它; 足够长时间后, 你开始依赖它 — 这就是体制化!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相关博文:谈谈体制化,并推荐《肖申克的救赎》)
Google重新发明了搜索, Facebook重新发明了社交, Apple重新发明了手机, Amazon重新发明了书籍…
天朝重新发明了局域网
翻墙和OX的相似之处: 一旦会做就老想做; 做第一次之后觉得天地豁然开朗; 每次做都有快感; 觉得不会做的都是SB!
GFW把中国人挡在了无数优秀网站之外, 仿佛在这些网站入口处设置了一道铁门, 上书八个大字:’华人与狗 不得入内’
几十年来, 朝鲜的领导人只有一个, 叫’金正日’; 几十年来, 天朝的领导人也只有一个, 叫’敏感词’
宁要社会主义的防火墙 不要资本主义的互联网
★关于“编程”
没有银弹(万能药)
NO silver bullet
——Fred Brooks (图灵奖得主 《人月神话》作者)
(相关博文:书评:《人月神话》——不朽的软件工程名著)
编程的艺术就是处理复杂性的艺术
——Edsger Dijkstra (图灵奖得主)
◇关于“设计”
简单即是美
Simple is beautiful
简单是可靠的先决条件
Simplicity is prerequisite for reliability.
——Edsger Dijkstra (图灵奖得主)
优秀软件的作用是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简单
——Grady Booch (UML创始人之一)
设计软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简单到极致而明显没有缺陷; 另一种是复杂到极致以至于没有明显的缺陷。前者要难得多!
——C.A.R.Hoare
优秀的设计在不断地演化, 糟糕的设计在不断地打补丁。
最纯粹、最抽象的设计难题就是设计桥梁。你面对的问题是: 如何用最少的材料, 跨越给定的距离。
——保罗.格雷汉姆 (知名黑客 硅谷牛人)
在不同的层次审视你的设计
在软件’可重用’之前先得’可用’
——Ralph Johnson (设计模式四人帮之一)
软件设计就像做爱, 一次犯错, 你要用余下的一生来维护。
——Michael Sinz
更好的工具未必能做出更好的设计
◇关于“代码质量”
好的程序员是那种过单行道马路都要往两边看的人
——Doug Linder
好的程序代码本身就是最好的文档
——《代码大全》Steve McConnell
假如程序代码和注释不一致, 那么很可能两者都是错的!
——Norm Schryer
你写下的任何代码, 在六个月以后去看的话, 都像是别人写的。
——Tom Cargill
程序必须首先让人类可以理解, 然后顺便让机器能执行。
——《SICP》
◇关于“编程语言”
不能影响你编程观点的语言, 不值得你去学。
——Alan Perlis
世界上只有两种编程语言: 要么充满了抱怨; 要么没人使用。
——Bjarne Stroustrup (C++之父)
没有哪种编程语言能阻止程序员写出糟糕的代码, 不管这种语言的结构有多么好。
——Larry Flon
C语言诡异离奇, 缺陷重重, 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Dennis Ritchie (C语言之父 Unix之父)
(相对C而言)在C++里, 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为困难了。
不过一旦你真这么做了, 整条腿都得报销!
——Bjarne Stroustrup (C++之父)
Java与JavaScript的关系, 如同雷锋与雷峰塔的关系
◇关于“软件工程”
在理论上, 理论和实践是没有差异的; 但在实践中, 是有的。
In theory,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Snepscheut
在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导致进度更加落后
——Fred Brooks (图灵奖得主 《人月神话》作者)
(相关博文:书评:《人月神话》——不朽的软件工程名著)
用代码行数测算软件开发进度如同按重量测算飞机的制造进度
——比尔.盖茨
在水上行走和按需求文档开发软件都很容易 — 前提是它们都处于冻结状态
——Edward V Berard
乐观主义是软件开发的职业病, 用户反馈则是其治疗方法。
——Kent Beck (Extreme Programming之父)
软件开发是一场程序员和上帝的竞赛:
程序员要开发出更大更好、连傻瓜都会用的软件; 而上帝在努力创造更傻的傻瓜。
到目前为止, 一直是上帝赢。
——Rick Cook
◇关于“调试/debug”
如果建筑工人像程序员写软件那样盖房子, 那第一只飞来的啄木鸟就能毁掉人类文明。
——Gerald Weinberg (软件工程大牛)
如果调试(debug)是去除bug的过程, 那么编程就是制造bug的过程。
——Edsger Dijkstra (图灵奖得主)
要在自己的代码里找出一个bug是十分困难的。而当你认为你的代码没有错误时, 那就更难了。
——《代码大全》Steve McConnel
调试代码比新编写代码更困难。
因此, 如果你尽自己所能写出了最复杂的代码, 你将没有更大的智慧去调试它。
◇关于“性能优化”
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Donald Knuth (算法大牛 图灵奖得主)
Tape is Dead, Disk is Tape, Flash is Disk, RAM Locality is King!
——Jim Gray (数据库大牛 图灵奖得主)
◇关于“开源”
软件就像’性’, 免费的时候更好!
Software is like sex; it’s better when it’s free.
——Linus Torvalds (Linux之父)
★关于“经济”
我也会有恐惧和贪婪, 只不过是在大众贪婪时恐惧, 在大众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
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深入思考, 而不是投资组合。
——巴菲特
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 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通向成功的唯一机会。
——巴菲特
我从事投资时, 会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 而大多数投资人只盯着它的股价。
——巴菲特
投资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你了解的东西, 而在于你能否老老实实地承认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 重要的是不要犯重大的错误。
——巴菲特
所谓’市场效率学说’之类的投资教条, 不过是为了增加投资的神秘性, 好让投资顾问得以从中牟利罢了。
——巴菲特
退潮时, 便可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
短期而言, 股票市场是个投票机; 长期而言, 股票市场是个称重器。
——本杰明.格雷厄姆
投资是预测资产收益的活动, 而投机是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
——凯恩斯
投资的风险来自于: 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
——巴菲特
★关于“管理”
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 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之父)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松下幸之助 (号称日本经营之神)
你想雇用的人必须具备3种品质: 正直诚实、聪明能干和精力充沛。如果缺少第一种, 后两种品质会要你命!
——巴菲特
(相关博文:招聘的误区)
以用户为中心, 其它一切纷至沓来!
——Google 信条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Andy Grove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 前任CEO)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史蒂夫.乔布斯
我的管理风格既不是美国的个人主义, 也不是日本的共识主义, 而是独特的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
——比尔.盖茨
我们没有不懂技术的管理人员 — 因为寻求技术和管理的平衡毫不费力!
——比尔.盖茨
伟大的车工值得给他几倍于普通车工的薪水。但一个伟大的程序员, 其价值相当于普通程序员的1万倍!
——比尔.盖茨
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某人时, 请注意其它三个手指在指哪儿。
——Gerald Weinberg (软件工程大牛)
(相关博文:书评:《你的灯亮着吗?——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