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即生命的意义见仁见智,不可胜数,每种意义都可能有其不实之处,也无人知晓生命的绝对意义,所以任何能为人用的意义就不是完全错误的。

萨特暮年曾自省道,“生活给了我许多,同时也让我明白,这一切并没有什么意思”。胡适甚至说,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是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其他三人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技术出身,最终创业成就了两家财富500强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的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日】稻盛和夫)

         人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不疲。

的确如此,人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能保证自由生活的金钱。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这也不应该一律加以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今生之物只限今生。

         如果说今生之物有一样永远不灭的东西,那不就是“灵魂”吗?!在迎接死神的时候,人不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地位、名誉、财产,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于乐,在被幸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做“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自己的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的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人生在世苦难多!人有时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 只有我吃这样的苦头?但是正是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正是这样的苦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对机会。

       能够把考验当到机遇对待的人——也只能这样的人才能把有限的人生当做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 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是提高修养,磨炼灵魂。

 

 

而在我认为,我个人比较赞同胡适的观点,人生本无意义!你给它什么意义就是什么意义。人生苦短,所以我们需要快乐。压力也好,愁苦也罢,终究会有其解决之道,努力去尝试,不放弃,同时保持一个平常的心,不狂喜,不怒,不悲,用心地体验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 我觉得这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你想做什么,就成了你人生的意义!

 

学会发现自己内在的声音,将会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

1202030452c4b0ec5e3a049bc5

关于产品设计, 产品经理

产品的创新在于发现而非发明。认真观察生活里最难受的地方,下一个机会就在那里。

 

很久之前有人评选“毁掉产品经理的那些书”,《乔布斯传》名列榜首。当时一笑而过不大理解,可最近越来越体会这里面所蕴含的黑色幽默。《乔布斯传》教给我们梦想,可它没有告诉我们现实。产品经理们可以凭直觉、可以有梦想,但似乎更应该从身边发现。
番茄快点,这个在数不尽的餐饮类 020 产品中以小清新姿态脱颖而出的产品,对同样身为 PM 的我有不小震动。为什么它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获得如此关注?我有一些感慨不吐不快,欢迎各位拍砖:

1. 发现而非发明。认真观察生活里最难受的地方,下一个机会就在那里

PM 虽然会天天为找不到好点子而掉头发,时刻把用户需求都挂嘴上,可这其中多少人是根本没有经过实际调研,完全自己凭借所谓的经验和印象,自己在杜撰用户需求?PM 们经常搜肠刮肚弄个自己觉得挺过瘾的产品出来,可到用户那里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
像点菜这种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谁也没觉得这里面有啥可做文章的,直到别人想到了,做到了才恍然大悟:我擦,我 TM 怎么没早想到?我们太不注重身边的细节了,在做产品设计时太没有耐心去发掘用户需求的痛点了。我们总是忽视这些细节, 反而更喜欢宏观的去谈战略、看模式。
以就餐这个环节为例,找好吃的餐馆、怎么去都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了;优惠的需求虽然很强但没人能搞的定(优惠大、覆盖全)。剩下来的可不就是点菜、等餐等等就餐过程中最容易产生较差体验么?这些依然没有被互联网改良的,其实就是新的机会。
我们看到那么多的做餐饮的 o2o 产品,不是在找餐馆就是在搞优惠,要不就是会员卡和外卖,仿佛没有别的可玩。而这个 APP 却另辟蹊径,做出了一个有想象空间而且让人真的能用上的东西。想象空间不必多言,o2o 关键在于 to,点菜让 to 变得可能,之前 36 氪对番茄快点的报道里有明确说明。在我看来,“真的能用上”更显珍贵。番茄快点是第一个把点菜这件事做到“真的可用”的程度。
有的时候,新机会的难度和成本被我们放大了,跟着既有产品做竞争的风险被我们低估了。很多大佬都说过,找一个现在很小且有想象空间的方向,是创业最重要的事情。

2. 无处可抄,不如不抄

这些年里,国内大多创新基本靠抄,都是国外有个不错的点子,我们直接“借鉴”过来。可是拿来主义总不是个事,以 O2O 这个行业为例,Copy To China 方式就行不通。像“番茄快点”,我想美国是永远不可能产生这种 app,就餐习惯都不一样。事实上即便美国成功的 o2o 模式,也有很多在中国困难重重,Opentable 在美国很好,中国的预定就要差的很多。嘀嘀打车在美国也没有,美国的 Uber 放中国叫“非法营运”。所以整个都不一样,干脆别抄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关于这个产品还是有些冷水要泼。菜单数据是一个问题,据我的经验,一般的餐馆半年就会换一次菜单,换厨师也得换一次菜单,目前还不了解“番茄快点”的数据从哪而来,但这种复杂数据的更新势必带来很大成本。还有一个需要担心的是巨头的跟进,这是所有创业者都不得不想的问题。事实上,我怀疑不仅是巨头,“番茄快点”可能会掀起一股 o2o 的点菜 App 热潮。如果这样,也算是他的一个贡献吧。不管如何,在这个更难更土的 o2o 行业,还是向创新者致敬!

19300001248389133315645233872_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