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号 星期天 容妈过来照顾她

今天睡觉睡到9点钟,在这之前容儿脑袋抽风踹了我三脚,我翻过身没理她,继续我的大梦…..而后她起了,到快十点时听到她叫我起床吃早餐,我睡眼朦胧的起来了漱口,就发现桌子上还真有早餐,在我睡觉时我感觉到她没有做早餐啊,家里都没有煤气了,哇,一看,原来是出去买了,买了根油条,估计两块钱的酱香饼,一个南瓜饼外加一个玛圆,还有她家特有的鸡蛋,枣子,龙眼汤。在煮这汤的时候,她还没有节约意识,同时也把饭也给煮了,这里要表扬一下。感觉不错。

 

而后我们边看《爱情回来了》边吃完了早餐。这时已经快十一点了。

我就去写我的online exam maker.

她就发神经的在收拾鞋柜。就一直收拾到下午一点40,真的是太牛了。而后用电饭锅煮了个红萝卜炒鸡肉。

在她收拾的过程中,我刚好把这周在lotus里买的葡萄汁给喝完了

 

然后15点开始睡午觉,到15:30时,她妈打电话到我的手机上,我让她接,过了没一分钟,她发神经不知道怎么了突然生气了,想要打我,还好我走的快,nnd。后来我不断追问,才知道原来是没有什么事,竟然说做梦了,真心让人无语

 

好吧,起床继续写我的online exam maker, 把doexam的答案保存完成了

到了17点,送煤气的过来了,花了285块钱 其中煤气120, 瓶子押金150,外加15块一年的瓶子使用费,

18点她终于收拾完了,一起去买菜

到买菜的地方已经19点了,想吃的鱼头没有了,最后吃了虾,花了13块钱,买了苦瓜,丝瓜,

刚买完菜她妈和她哥就到了, 一路无话到了家

 

21点吃完饭就下楼买了个洗洁精, ¥4。回来她妈还在看《断刺》

然后我就回来继续写代码看小说《造化之门》, 我什么时候能不看小说啊

晚上十二点钟写这篇今天做了什么,过会继续写online exam maker

看看别人在大学都做了些什么

(一)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操场上的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二)怎样挤时间

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1/4。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只是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ofTsinghua,noSaturday,noSunday,noholiday!”就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三)给自己找压力

巨大的压力才会有巨大的动力。清华的学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的,但是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所以我们都要疯狂地学习。大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季小学期共两周。第一周周一上午,我们在一间教室上了两个小时课,学了计算机的VHDL语言。下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周五之前编出一个主频30M的CPU来。所有的人都疯了,因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们知道,在其他大学的电子系这门课要学一个学期的。但是老师说得很清楚了,做不出来就不及格。于是大家就疯狂地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点明白,第三天白天编了几个简单的程序,晚上开始正式编程,编到凌晨3点,周四编了一天加一个通宵,周五早上8点通过了验收。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想到我们还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事,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完成了。

(四)情感问题

高中阶段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那种感觉很甜蜜。但我觉得高中时候谈恋爱太麻烦了——你得偷偷摸摸的,不能被老师和家长知道,但是又一定会被发现,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找去谈话,最后只顾着烦了,什么甜蜜的感觉都没有了。就算是上了大学,清华的情侣们到了大四也是基本都分手了,所以我们好多大学的同学觉得与其费心劳神地找个女朋友还不如安心学习,于是清华就有了“本科僧”“研究僧”的说法。正是这些过着苦行僧生活的学生使得清华的学风在世界上都有口皆碑。我们这个年龄多学一点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寻求那些短暂的甜蜜要有意义得多。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我们不妨做四年“本科僧”,千万不要到了最后发现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自责和苦恼。

(五)不要抱怨老师不好

清华的老师做研究都是大牛,但是几乎没有老师好好给本科生上课。没有人教你怎么办,你不会倒是不正常的了。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转身就走了。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的图形。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所以,当你觉得有哪一科学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观条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六)好的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同学们如果真的要为自己的理想拼命的话,必须好好锻炼身体。清华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清华的体育课之所以要求那么高、那么严格,就是逼着大家好好锻炼身体。现在,我们班今年有20个人报名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全国报名的大学生只有5000人,清华就有3000人)———一是为了体验一下,二是对自己的耐力很有信心。推荐大家多练习长跑,最好每天跑个1000米。相信吧,等你们到了一流大学需要熬夜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将会发现自己大学打下的身体健康根基是多么重要。

做人想成功,记住这些话:

1、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2、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3、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4、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则无论输赢姿态都会好看。

5、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

6、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

7、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变成熟是选修课。

8、以锻炼为本,学会健身;以进修为本,学会求知;以道德为本,学会做人;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

9、人生四项基本原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10、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高调,但不能跑调。

11、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

12、什么是好工作: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

13、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14、让梦想成真的最好办法就是醒来。

15、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

16、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郭氏家法

本法暂时修订,适用于郭氏家族。 修订时间:2014.6.19

 

基本要求

 

1. 本法期望目标:郭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幸福

2. 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把事情在充分放开,充分理解,充分知道对方所考虑的问题,做错挨罚。

3. 本家法定义了一个基本会议:家庭人民代表大会。

4. 严重声明,老婆大人即家法。本法只是对老婆大人即家法的补充。

 

家庭人民代表大会

1. 本会要求家庭成员90%上出席。

2. 本会议基本目标用于解决家庭矛盾,决定家庭重大事务,决定家庭人员重大问题。

3. 本会议适用于家庭成员定期沟通

4. 本会议要求家庭成员充分陈词,表现自我

5. 本会议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权,小自我自主意识的小孩,大到耄耋老人

相互理解

1. 遇到问题、矛盾条例。当家庭矛盾发生时,需要通过沟通解决。可召开家庭人民代表大会相互协商解决

 

错误处罚

1. 犯错可处打扫卫生,洗衣等加务,时间可依据犯错轻重而定,上限一年,下限一天。

 

 

凡未标明之处,均按老婆大人的作法为准!

Want to write some code? Get away from your computer!

[This article is from: http://blog.rtwilson.com/want-to-write-some-code-get-away-from-your-computer/]

I’ve recently realised something. The best place to write code isn’t in front of your computer, with your compiler, IDE and tools. The best place to write code is far, far away from any of these tools – somewhere where you can think properly. For a language with which you are fairly familiar, the mechanics of translating the program in your mind to a program that the compiler can compile (or the interpreter can interpret) is fairly easy – it’s coming up with that program in your mind which is hard.

The other day I was on a train journey. I had my laptop, but no internet. Unfortunately I was using a commercial programming language (IDL, as it happens) for which I need to use my university’s site license. As I didn’t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I couldn’t get hold of the site license, so couldn’t run the compiler and IDE. Say what you like about commerci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which require expensive licenses, but it stopped me from actually writing code in my editor with the compiler. And…guess what…it actually made me think!

I guess this post is somewhat along the lines of Does Visual Studio rot the mind? and the following quote:

One of the best lessons I learnt from my first boss was: “when your code doesn’t behave as expected, don’t use the debugger, think.”

That is what being away from your compiler forces you to do. It’s very easy to slip into the mindset of:

  1. Write a bit of (fairly bad) code
  2. Compile and run
  3. Test with a poorly chosen test case
  4. Find it doesn’t work
  5. Make small change to the code on the off-chance that it might solve the problem
  6. Repeat…

Of course this leads to code in the end that is ill-understood by the programmer, probably fairly buggy and not well tested.

Being away from the computer forces you to run through all of the thoughts in your head – which tends to take longer than getting a computer to compile and run your code (for small code bases at least…). So you don’t tend to make tiny changes and re-run things, you tend to actually think about what the code is doing. Until I did this on the train the other day, I hadn’t actually run a piece of code on paper (that is, written down columns for each of the variables and worked out what each value will be at each stage in the program) since my Computing A-Level exam!

In the case of the code I was writing the other day, I managed to produce some high quality, fast, bug-free code by writing it in long-hand on a piece of paper, thinking about it, gradually typing up bits of it, thinking some more, and then after a long time trying it in the compiler. The code (which was some region-growing image segmentation code which involved lots of recursion) was eventually copied from my piece of paper to my IDE, compiled (with only one syntax error – impressive I think) and ran correctly first time (and completed all of the tests that I had also devised on paper).

Job well done, I think, and a useful piece of advice, I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