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学习笔记

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创见?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认为:

  • 学很多值得学的东西。
  • 仔细琢磨你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 多与牛人在一起(这也是怎样找到合伙人的诀窍)。

很多时候,学一点新东西,其实并不只是为了学到那一点什么,更多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让我建议,我只建议“学很多东西”,把“值得”两个字去掉—因为在决定要不要学的那一瞬间,其实很难知道它到底是否值得学。说实话,很多东西学过、练过,真不一定什么时候用得上,等到用上的时候,就会慨叹,“鬼才知道这东西居然有这么大的用处!”——这时自己会感觉捡着了宝贝。

我建议至少有一样东西要精通到超越绝大多数人的地步

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于更本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后给出最好,最简洁的解决方式或产品。

如果一切都跟直觉一样,我们就不用接受教育了

如何正确的开除一个员工:

  1. 快,马上
  2. 直说,别绕弯,别道歉,少废话;最好有第三方在场(这个特别重要)
  3. 马上支付应该支付的费用 
  4. 切断一切数字系统的访问权限
  5. 马上买回所有已经落实的期权

做好心理准备,离开公司的人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雇人的时候,要小心那些对前老板各种抱怨的人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精通你的用户,那你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有很多人爱到死;如果你并没有精通你的用户,你可能面临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障碍,比如:

  • 我的产品这么漂亮,怎么就没有人用呢?
  • 你看那什么什么,丑得要死,用户体验那么差,怎么偏偏就那么多人用呢?
  • 这个绝对是硬需!。。。。。。呃,怎么反应竟然并不激烈?

比如一个段子:学校边上的旅馆的大爷听来开房的学生们说是来开房上自习,然后就把床撤了改成自习室,满心欢喜等着受欢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用户需求一定要深入体质,可以从满足自己的需求开始;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我在这方面精通我的用户”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何精通自己的用户:

  • 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找用户—而不是采用程序员喜欢的自动的方式
  • 做更深入的,能够获得用户的真实答案的调查
  • 关注各种各样的进阶指标,DAU, Retension之类的

一个方法:如果我做出来之后,放在那里,会不会有陌生人主动来用?会不会有很多陌生人用?他们会不会把这个东西推荐给身边的人?

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再问一下遍:更体质的是什么?

读这本书:《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初创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负责团队的成长 

要想知道自己的产品够不够好,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一个:留存率(Retention)

Zappos的文化:让你的用户尖叫。  ——朴素、简单,却又值得追求。越是朴素、越是简单的道理,越难贯彻。光想给用户提供极致的服务是不够的,要做到把这种观念植入到骨子里,每时每刻,心心念念都在琢磨怎么才能做到极致。

创业主重要的三件事儿: 产品,产品,产品。

团队成长最重要的三件事儿: 文化、文化、文化

运营最重要的三件事儿: 手动、手动、手动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三件事儿:垄断,垄断,垄断

创业最不重要的三件事儿: 营销,营销,营销

先小垄断, 再逐步扩张、 再扩大垄断 —— 最狠的还是要靠各种市场化(非行政化)的手段做到长期垄断。。。。。“少有人走的路”

做一个有知觉的产品, 一个产品经理,在为自己的产品加上各种各样的知觉之后, 把那些知觉当作自己的神经末梢,用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去处理那些知觉,有灵魂的产品经理做出的产品就这样有了灵魂。这不是鬼话,这是我见过的顶级产品经理最自然不过的行为习惯。

做好产品,把产品做到最好,最被需要,最被热爱,是最本质、最强大的销售。精通你的用户,是最强大的销售工具。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原来我之所有卖得比别人贵,还比别人多,是因为我在销售梦想。人买一样东西,往往是为了满足心愿”

泰勒*波斯马尼(Tyler Bosmeny):尽最大的努力去发现用户的需求,试图对顾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才是真正伟大的销售奥秘。      

伟大的工匠常常不会成为成功的商人,因为他们的思考基本上已经被局限在眼前现实之中;而商人的成功往往需要看到属于未来的“现实”,而不是局限于今天的现实。

真正聪明的投资人,并不是那种永远不会犯错,什么都懂的人、做什么都成功的人。他们只是学习能力强,严守风控原则,不断探寻未来的人。

“你必须要不断的挖掘新的技术(new enabling technologies)或者赶上主流趋势,比如一些基本趋势,以便能在什么是可能的和如何做之间制造一定的技术差距。” —— Box公司CEO艾化*列维给那些想要打造伟大公司的人提供过一些他自己认为切实可行的建议

所谓聪明,就是指一个人脑中有足够多的清楚、正确且恰当的概念,正因如此他才能高效思考。

流量是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如果不是高质量的流量,那是不是不仅无益甚至有害了呢?“千万不要孤立地对待某个指标”,这真不是随便想想就行的事情,这是不在意就会付出惨重代价的事情。

获取信息的重要原则:一定要从高质量的信息源获取信息

听很多创始人说,他们很后悔没有早点完成两件事: 写下如何做事以及如何做的原因—— 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做其实很重要。

“你把它写下来,并且放到Wiki上或者别人能都看到的地方,你是创始人,要制定规范。”

只做该做的事情,其他事情可以无视,比如说鳄鱼。 

不要跟笨蛋争斗,因为他们会把你拉到他们的水平上,用他们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瞬间打败你。

如何创造理想商业模型(垄断)的三个策略:

  • 从垄断一个小的,甚至没人认为值得垄断的市场开始
  • 比老二好十倍
  • 善用后发优势
  • 去做跨界综合的事情

竞争永远存在,垄断是一时的最佳状态。形成垄断的另外一个重要策略是做跨界垄断的事情。别人做一个东西,你把几个东西放在一起形成更好的东西;别人在某个领域内垄断,你搞不过他,那你就把那个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拿到另外一个领域里,与新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最强势力。甚至,这都已经成为一些创业者的共识:一定要去做跨界门槛足够高的事情,乃至于你的竞争对手对你只能持有无可奈何的态度。

仔细观察那些成就 斐然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确实与众不同:他们费尽心机去研究、寻找趋势他们更多的思考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年会发生什么,他们不靠幸运,他们观察与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靠反复推演最终找到一个自己能够参与的趋势。

千万不要以为“敢于冒险”是勇敢的表现,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冒险”常常只不过是思考不完善引发的行动。“高风险高收益”其实是一种普遍的误解。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没有明确的线性关联——尽管有些时候看起来如此。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不仅不一样,并且还是逻辑正确的。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别人会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先安全第一, 再成为专家。 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专家轻易不冒险

商业模式是什么? 最简单明了的说法就是: 赚钱的方法论。 最古老的商业模式有几种:

  • 低买高声卖 —— 衍生的方法论是“奇货可居”。
  • 雁过拨毛—— 赌场、港口、税务等等都是这种模式
  • 行政暴力——全球所有国家垄断的行业都是这种模式

彼得 * 泰尔崇尚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非行政暴力手段,即通过技术与运营的结合,形成不一样的垄断:

  • 在市场X里,牢牢占据一个很大的份额Y—— Y/X的值越大越好,壁垒越稳固越好。 其衍生的方法论是:避免竞争;从一个很狭小的,别人看不上的领域开始;对外生称自己说的是另外一个事情。

成功的投资创新、投资未来,需要投资者在基本商业模式思考之上,具备足够的思考未来的能力。

  • 关注这个世界的未来,而不是“自己的未来”
  • 有没有尚未成就的充分必要条件?

每天都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花费时间精力思考这些问题。这会慢慢变成一种习惯,直至熟能生巧、毫不费力。这个习惯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直至改变人生。

交友真的不能只靠“随缘”,随缘就是撞大运,一生只靠撞大运,这想想都令人发麻。你想要跟聪明人交往,你自己就得够聪明;你想要与那些有能力创造的人交往,你自己就应该是一个创造……对等、平等很多时候是交往的前提。

  • 花费时间、精力去思考、寻找,且主动地创造双赢的局面。

杜绝把自己沦为“索取者”。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他人的负担。花时间去了解朋友,思考他们的诉求。

别轻易对自己许诺,认真思考是否这个愿望值得去实现,是否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详细的计划与行动步骤,以及可能的备选方案去达成这个愿望。

如何避免“无知税”:

  1. 要学会提前做功课。不要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候才开始思前想后。一定要拼命思考未来。
  2. 选择过后不再计较
  3. 养成决策方法论
  4. 感知那些看不见的对手,通过有效社交解决,与那些关键节点建立关联,在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线索——为了平等交换,你也要想办法尽量为他们创造价值
  5. 积累,尽量提高自己每次选择的质量,让它带来最高价值的结果。

人生哲理:你怕,你就会被吃掉;你不怕,其实就没事儿。

千万别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了在台上从容、自如,请牢牢记住第一条铁律:千万别装。

什么是分享?分享的意思是说,讲者自己确信那东西是好的,希望更多人知道。换言之,东西必须是好的, 才有分享的必要。所以,无论你想分享什么,都要先问自己若干个问题:

  • 真的好么?
  • 好在哪里?
  • 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好”?
  • 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
  •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思到这一点?

一定要惊到听众,“惊”是最容易获得听众好奇心的元素,方法:

  • 故意用错误的方法做些什么
  • 给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安一个想不到的结尾

演讲的时候一次只讲一件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