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长的思考

今天我们14点开会讨完成1200的目标,要怎么做的问题,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要完成目标,不能从我能做什么这个角度思考,而要反着来,得从根部出发,以终为始,追究为什么客户会买我们,为什么客户不买我们,阻碍客户买我们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角度来思考。当把阻碍客户购买根本的原因解决,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客户购买主要原因是:

  1. 有需求,要系统
  2. 在网上找系统,找熟人推荐,多方比价,选择他认为最好的,信任度最高的
  3. 付费,使用,整体使用体验很不错,再推荐别人买,我连续买,按年买,再购买更高级的功能。

从上面看出,制约我们的点就一目了然:

  1. 我们是否有能满足客户的功能,让客户心动下单,是否有独到处?
  2. 我们是否能让客户找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在网络上有没有高质量的内容输出、靠谱的案例,给客户以信任;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的销售能解决客户的问题,给客户以满意的售前体验? 我们的系统在首次体验、操作与界面上是否给客户顺畅、简单、专业、可靠、美观的感受?
  3. 客户正式使用我们的产品,是否真的像售前说的那样安全、稳定、可靠? 售后是否有服务跟进到位,团队是否有提供足够多的保障?是否有给客户靠谱、可信赖的体验? 是否能保持与客户的持续性的接触?是否有引导一步一步往更多的消费上走?

上面其他还有很多,我暂时没办法完成列出来,大伙可以一起列。

总体思路就是下面三个维度:

  1. 对外,持续包装和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品牌影响力,给客户带去我们是专业的、值得信赖的认识,占领客户心智。
  2. 对内,持续高效转化,提高转化的速度、提高转化的数量;把免费转化成付费,把按月转化成按年,把只用一个功能,转化为用多个功能;
  3. 持续付费,转化已付费客户持续在我们平台上消费。

我们的精力有限,要从上面繁杂的内容里提炼出当下制约我们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每个部门的3-5个点,我们持续不断的改进、加强解决,随着时间 的发展,我们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好,这就是时间的朋友!这就是增长回路!今年一定能完成目标!

我们每年每个部门解决最重要的3个点,我相信,5年,我们必能取得成功!

向毛泽东学开会

开会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有实效,而不能只走形式。

1960年3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华东区各省省委书记会议,讨论农业生产问题等。在毛泽东看来,党委对该做的工作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

怎样抓得紧呢?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其中,“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一年至少检查四次”。通过检查,督促进展,修正错误。 1948年2月,他在谈到工商业政策的时候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随时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错误。这都是领导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

发扬民主和“抓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好各种会议。党委会行使职责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开会。党的各级机构和各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日常工作中,“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开会时,不要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参会人员的作用。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

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此间,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每次会有一个主题,其他问题也吹一下。开会的时候吹吹闲话,引起兴趣,接触问题。”

  党的委员会须分别为常委会和全体会两种,不可混在一起。同时,要大型、中型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小型会议最好商量问题,我对小型会议很有兴趣,时间不长,就地召开,这种形式最好。”

  党的决策要开会,政策的执行也要开会,开会是一种日常的基本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讲如何开会,主要是让人明白,开会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有实效,而不能只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决策时把党委会变成一言堂,更要反对执行时以会议落实会议。其最大的功效就是能够把内部充分动员起来,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

给新基层领导的忠告


分享一下汤君健在得到课程《怎样成为带团队的高手》中的建议:

很多管理者是空降到一家公司,或者一个新部门。面临的是“新人”带老团队,这种情况在一开始树立威信也会很重要。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我会建议你精心准备一场“施政演讲”。
所谓“施政演讲”,就是你在这个新公司、新团队,首次比较正式的自我介绍和分享。
这次演讲需要你花时间准备,不需要刚到新岗位就急着做,你可以先花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和每一个利益相关人,包括你的上级、重要下属、兄弟部门、关键客户,进行充分接触,摸清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准备内容。

一般来说,这个演讲会包括三个部分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你个人的职场经历和生活介绍。
目的是通过了解建立信任,这个部分不需要太严肃,你可以分享自己职业生涯里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多放一些生活中的照片,拉近你和下属的距离。

第二部分,是你的管理风格。
我建议你开诚布公地告诉下属们,你最希望的工作方式、最欣赏的下属品质,还有你绝对不能容忍的价值观底线,也就是规矩,相当于把丑话说在前面。说这些,都是为了降低你和你下属的沟通成本,不要让他们去把时间、精力花在揣测你的心思上。

第三部分,是你的工作方向。
你准备怎么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尤其是告诉大家,你和前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做法。

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定了规矩,就要执行。 我们知道,每个团队也是有惯性的。如果你想比你的前任做得更好,你肯定要对原有工作方式进行调整。当然,我不建议你一上来就“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样容易引起下属的反弹。
不过,我也特别提醒性格比较温和的管理者,如果有下属的行为,触犯了你的规矩,你就有必要“杀鸡给猴看”,批评教育,或者在你的职权范围里进行处罚,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需要让团队看到你的决心。

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认识

节选自:刘润的分享

第一,多读书。

每一本书,都能打开你的盲区。

读的书越多,理解的东西就越多。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

站在1楼,10楼,100楼的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年至少20本书。如果可以,考虑50本以上。

第二,多见人。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接触不同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成长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只有见过足够多的人,才知道什么人是真正有格局的,什么样的观点是真正有价值的。

第三,多旅行。

旅行,是打破自己认知闭环的好方法。

为什么他们的习俗是这样?

为什么他们的方法是那样?

为什么他们有文化是这个而不是那个?

旅行的意义,不是寻找相似,而是收获不同。

带着洞察之眼、怀着反观之心,沐浴在巨大的不同之中,回来的,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自己。

眼中有不同,是眼界;心中有不同,是胸怀。而只有走出去,才有机会见识这些不同。

第四,逼自己。

改变,对大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是想要提升认知,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把自己扔到一个更有压力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人,深刻改变一个人。

进入一个圈子,别人的三言两语,可能就是你的醍醐灌顶。

逼自己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交流密度都更高的地方。

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

但是,如果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想获得真正的认知优势,那就要逼自己,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关于公司运营

公司首要的一个点,就是要有业绩,业绩哪里来?来自于产品, 来自于服务,来自有价值的服务,为别人解决难题、提高效率、减少时间、创造价值;各行各业所有的商业服务都是围绕服务他人来开展的, 只不过形式不一样,呈现方式不一样。我们当前做产品,做互联网产品, 要把上述核心思想一直常记脑海。

但,你有了上面满足这些必要条件的产品后,你真的能赚钱吗?因为信息的差异,你不确定你当前提供的服务是否为真实客户所需要的,假如是真实客户所需要的, 那他们知道你的存在吗?他们能轻松找到你的产品吗?

但,假如你的产品有市场需求, 你也打了大量的广告,别人能找到你的产品, 你的产品真的能产生收益吗?你的产品能够让普通小白理解吗?他们能轻松上手吗?他们会觉得你的产品好用吗?他们能喜欢上你的产品, 他们愿意花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吗?他们愿意帮你推广吗?

但,假设上面的所有都存在,都足够好,你觉得你的产品能长久吗?别人不会抄吗?别人不会比你更便宜吗?你的产品能长期可持续吗?

运营一个公司,打造一个产品, 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前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点;现在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产品, 占有了一些市场, 但这只是开始;你不仅要做好产品, 运营好,还要管理好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好公司的文化、战略;一个人完全忙不过来。

一个很直接的想法,招人,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想法很好, 但很多事情不是完全能放手的, 比如说招人,小公司很难招人, 一个是因为业务刚起, 业绩不是特别的好,如果花大价去招人,公司的财务就会非常紧张,如果一旦有风吹草动,有很大可能性会发不出工资;另外,假设有足够的预算去招人,你确定就能招到好的人才吗?人家愿意过来吗?经过我这些年的经验,很多人都愿意去大公司,甚至是低于市场价,只为去渡个金,何况,大公司给的钱只多不少, 我们小公司很难比得上人家;所以,在招人这个事情,你要不断的过滤,不断的面试;假如你有专职的HR专业在负责招人,很多时候他们都只是在常规的几个求职平台上刷一下简历,简单的沟通,叫过来面试的人质量参差不齐,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不过这些时间都是值得的!

所以,做为创业者,你要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产品推进(新产品研发、老产品更新)、运营推广、人力资源、业务业绩、财务、公司内部管理(培训、活动)等;经常性会有人来问你, 这个要怎么处理、哪个要怎么决定、另一个要怎么选择,现在的我,总感觉事情太多,太杂,完全没有把时间放在重点上。

那么,哪些才是重点?公司要发展,先要业绩 ,要业绩就得有好产品,就得有好人才;所以, 人才招聘是第一件大事,保证有能力的人留在公司,找到有能力的人补充进来,不断的发挥价值,创造输出;其次是打造好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自带推广属性,一个好的产品可以自我销售;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打造出一个或多个能持续输出的好产品,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 其他的诸如都可以完全的交给专人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