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一个原则: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找到买家

谨记一个原则: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找到买家。

所以如果你自认为有一个很棒的 idea,别人都没做过,你想尝试一下。比如开发一个非常创新的 App,请放弃这个想法。

因为这个行为是在打造产品,而不是寻找买家。

重复一遍: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找到买家

接下来你应该去寻找一个对标的生意去模仿,这里是几个关键点:

  • 这个生意不要太大,最好月收入不要超过 10w
  • 但务必确保这个生意是盈利的,很多生意叫好不叫座,你要区分清楚
  • 这个生意的关键要素,你要研究清楚:把什么产品、通过什么方式、卖给谁
  • 仔细思考一下,你能否同时复制这个生意的客源和产品,切记不要只复制产品,不复制获客方式。再重复一遍: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找到买家。
  • 确保自己可以在 24h 内盈利,这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承诺 – 如果你用尽全力却依然没有在 24h 内盈利,这是没问题的,取其上得其中
  •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可能在 24h 内盈利,那就放弃吧,你不是那块料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意,想要去复制。请确保你可以像素级复制。我指的是:
–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小红书用了错别字,你也要用一样的错别字。
–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抖音说的是河南话,你也学一下河南话。
–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的朋友圈背景是深紫色,你也要用深紫色。
–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喜欢用半角而不是全角的标点符号,你也用半角的。

你认为对方犯了错,实际上他很可能是有意为之。 这个阶段,99% 的创新都是自作聪明。 尊重你的竞争对手。

口碑传播、病毒式传播、网络效应三种有什么不同?

这三者虽然都涉及信息扩散和用户增长,但侧重点和运作机制各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 口碑传播
    定义:消费者基于自身使用体验,自发地向亲朋好友或社交网络中分享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特点:依靠真实体验和信任,通常效果较为稳健和持久,但传播过程较为“自然”,没有刻意设计的营销包装。
    影响:正面的口碑往往能增强品牌信誉和消费者信任,进而帮助产品实现持续增长。
  2. 病毒式传播
    定义:利用设计精良、话题性强或富有娱乐性和争议性的内容,通过社交平台迅速引发大量用户的分享和转发,形成链式扩散。
    特点: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常常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式传播;但其传播效果也更容易出现波动和短暂性。
    影响: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和曝光率,但其持久性通常不如口碑传播,需要后续的整合营销来稳固市场表现。
  3. 网络效应
    定义: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提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换句话说,用户越多,每个用户从中获得的价值也就越大。
    特点:更多用户带来更多数据、更多互动和更多资源,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这种效应既可以促使更多用户加入,也会增强产品竞争优势。
    影响:在平台类产品(如社交网络、市场平台)中尤为显著,网络效应会让产品形成“护城河”,难以被后来的竞争对手超越。

总结来说:

• 口碑传播注重用户真实体验形成的长期信任和品牌认知;
• 病毒式传播则依赖强烈的内容刺激实现短期的迅速扩散;
• 网络效应则是一种基于用户数量增长而推动产品价值提升的内在机制。

在实际营销和产品发展中,企业常常需要综合利用这三种策略,既通过良好的口碑维持长期用户关系,又设计一定的病毒式营销活动来吸引眼球,最终依靠产品本身的网络效应形成自我增强的增长循环。

您是信息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

我是一个信息瘾君子,对各种信息上瘾。

当我想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有了一种新爱好,我就立即前往亚马逊网上书店,购买3~4本该主题的书籍。

现在我的书柜里面、有关于 HTML 基础知识、纸牌魔术、高尔夫、编剧、赛车、冥想、举重以及大约10个其他主题的书籍。

我也会订阅一些博客和播客,阅读所有最受欢迎的帖子,聆听了各种专家访谈。有时候,我甚至会在 Evernote 做一些笔记,或者在浏览器为某些页面添加书签。

然而,我总是缺少一件事:实际成果。

我对那么多东西感兴趣,也学了很多,但是没有做出什么成果。

我只是查找和使用信息,这很容易,对于像我这样好奇的人来说,这通常也非常有趣。

但它实际上并没有完成任何事情,这是伪工作,一种自我安慰。

创造才是更有效的方式,你开始制作东西—-网站、成功的高尔夫击球、剧本等等,不管是什么—-然后,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你意识到自己对它不那么感兴趣,另一种结果是你真的喜欢它,开始深入研究。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值得的,而盲目消费信息,则是一种无效的表面行为。

原文:https://www.andrewlynch.net/blog/are-your-a-creator-or-a-consumer

段永平自述: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

(一)

1.我从一开始就是个价值投资者。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2.股市中大家在玩不同的游戏,但投资这个游戏其实只有一个玩法,就是“价值投资”。投机则有不同的玩法,到赌场有很多玩法,可以玩大小等等,这个钱来的当然快,但是去得也快!

3.我自己也经常做短线,我的乐趣有时候从短线来。我自己就有两个账号,一个长线账号,一个短线账号。短线就是好玩,赚不赚钱呢?也赚,但是这里面有什么心得吗?也没有。

我对短线账号的印象深刻,每年家庭的开销都从这里面出,但是钱没有少过,很有意思,总有这么多钱,而且交税也是从这里面交。

对于长线账号,我有时都不知道它赚钱了,最长线的是我买了之后就没动过,现在也没动,5年下来大概赚了50多倍,而短线5年下来也可能有2倍。

你说哪个好?我也不知道。巴菲特也做短线,他跟我的目的一样:好玩。当然他是自己做,他的投资公司是不做的。

4.中国大环境还不能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关于投资的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时的言论。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5.如果谁觉得巴菲特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不然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该讲的老巴都讲了,别人谁讲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二)

6.我想问巴菲特:我们做股票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发现一个好目标,手里没有钱;有时手里很多钱,又没有目标,这种情况下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他说他只希望富一次,如果借钱,可能会变成两次、三次富有了,然后又穷回去了。他这话的意思是要少犯错。

7.国内要能够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可能还需要很多年。因为整个股市的完善需要时间,大家的心态、所受的教育、对投资的理解,整体差异还不是很大。

我在美国见过很多普通投资者,他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回国后,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大很有名的人,聊起来都会让我哭笑不得。

比如,他会找到一些短线巴菲特,这个很搞笑,因为巴菲特意味着不能短线。我举个例子,我回报最快的是2小时赚了50倍,去赌场赚的,这不叫投资,这叫赌博。所以你不能说我这两个小时的表现比巴菲特好。价值投资的概念是5年、10年、20年,不是5天、10天。

8.好像巴菲特早就讲过,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在指数便宜的时候投资指数是最好的办法,我同意。投指数就是投国家。

9.不能因为已经赚钱而卖出股票。投资就像打高尔夫,要是每一个都打得很好,那就不好玩了。高尔夫主要是要看整个成绩,而不是看某一部分。

大部分人都更关注为什么你这一杆打得这么好,其实高尔夫是用全场来计算成绩。我们有时候过于注重某个案子的成败,过于紧张,往往忽略了整体的东西。

10.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比较无风险利息和企业利润回报,寻找较好且自己认为足够安全的。

(三)

11.我个人认为应该多了解公司。当然其他的东西对公司短期盈利有影响,但如果从5年、10年的角度看,宏观经济的东西对公司的影响要比想象的小得多。

12.对于什么时候卖股票,我有个理解,就是无论如何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就是我已经赚钱了。

否则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格最好不要作为你买入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

13.投资的一般规律是:出手越多,赚的越少或赔的越多!

14.专门做投资是一件挺痛苦的事,因为你必须有年度目标,然后你就不得不看市场的眼色去投机了。

15.“价值投资”的原则没什么好学的,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净现金流折现。

(四)

16.好的小公司成长机会高,但对于大资金而言没用,因为好不易找个好的小公司却放不了多少钱进去。

我不鼓励小额投资人投苹果这类公司也是类似的道理。小额投资人或许更应该耐心地从生活中发现还很便宜的小的好公司。

这里小的意思应该是指市值。如果五年找到一个未来发展很好的公司,对于小额投资人来说回报应该会比跟着市场投要好。一般来讲,小公司比大公司要容易懂一些。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受到非商业因素的影响,小公司则受到影响的概率要低很多。

没办法看懂五年、十年的公司,就别碰。

17.从长期来看,一点点价钱的差异远远不如公司好坏来的重要。

18.贵不贵要用五年、十年的眼光看,没办法绝对知道市场短期到底会怎么样。看个股价不需要看图看线的,偶尔看下就可以了,常看容易短视。

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格。

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什么。好的公司和股价是否波动无关,如果没办法看懂五年、十年就不应该碰,不要因为过去到过的价钱决定。

19.当一个人需要问别人自己可不可以靠投资赚钱的时候,多半应该是不行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够理性的思考。

20.只要问就是不明智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观点对不对取决于事实而不是多少人或什么人和你观点一样。

如果因为老巴买了你就振奋的话,那你其实本来是不太明白你自己买的东西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的话,跟高手是跟不住的。

(五)

21.买了怕价格掉下来的投资最好离的远远的。如果你买啥都怕掉下来就远离股市。

如果你提心吊胆就表示你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或者叫在投机。有担心的时候就卖了吧,没人有什么办法让人能够拿住自己不懂的公司的。

22.投机投的是零和游戏,投资投的是企业带来的利润。所以投资不需要那么聪明就可以了,而投机者就算很聪明早晚还是会掉坑里的。

一般来讲,聪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但有智慧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往回看个几十年,你会看到很多很聪明的聪明人成就很小,原因可能在他们大概没把聪明放在做对的事情上。

23.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可能南辕北辙。唯快不破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据说在任何方面花够一万小时后,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专家。慢慢来很重要,两年找到一个好股票就非常非常好了。

24.“小投资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资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小而想赚快钱、大钱,从而铤而走险而不追求真理。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投资人不想赚大钱,知道什么不可为比知道可为什么要重要得多。

25.融资借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偶尔会非常不理性,而且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碰上市场极端不理性的时刻。

借钱的前提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你也能还钱,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不然就不应该借。

26.投上市公司的钱就应该是闲钱,如果自己能找到生意,那当然应该投自己的生意。

其实投上市公司的内在道理是一样的,差别是不用自己费力去经营而已,很多时候甚至还能抢到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去经营。

27.有至少85%的人事不适合投资的,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现在回头是岸,你的不投资表现至少可以比85%的人好。

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_ubClLL4HqHGhLQ2T5nx5w